当着皇帝的面,威胁满朝大臣?
古往今来就没人敢做这样的事情,众人不由的发愣,回神之后便是一阵“放肆、大胆”之声,哪怕李世民也气愤的拍着龙案,大吼放肆。
就在众人怒骂之时,福伯不紧不慢的从怀中掏出一份书信,行礼道:“陛下,太上皇命老奴将此信上奏陛下,望陛下三思而行。”
连福丝毫不敢耽搁,匆匆走到福伯身边接过信件,再次交给了李世民。
信件所书自然是关于李宽和李渊对于和亲一事的看法和对于收服吐蕃的计策,这封信不算短,所以李世民看不少时间,越看越心惊,震惊之色让长孙无忌和求亲使臣心底一寒,和亲一事不会就此不了了之吧!
就在他们担忧之时,只见李世民放下李渊给他的书信,平静道:“今日第六试暂且作罢,代朕与众爱卿商议之后再做决断。”
自古便讲究君无戏言,但李世民却食言了,这对于他的威信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可是李渊信中所言的厉害关系,实在是令他不得不细细思量。
“陛下······”
长孙无忌的话未说完,李世民便一脸坚决的打断道:“朕说和亲一事,暂且作罢。”
见长孙无忌默默退下,李世民像似下定了决心,吩咐道:“连福,拟旨,将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一句昭告天下,视为大唐皇室祖训。”
一句惊众臣,这是已经决定和亲之事作罢了吗?
纷纷好奇的看着龙案上的信件,太上皇到底说了些什么才能令陛下做出反悔之举啊!
不过,李世民显然没有要给众位大臣解释的意思,叫了一声“安平”,拿起桌上的信件,牵起一旁的李哲就走,走了两步,不知想到了什么,给连福小声吩咐了几句,这才回了甘露殿。
甘露殿中,李世民真像一个慈祥的父亲和祖父,不停的笑问着李哲和安平在台湾的情况,不时还给李哲夹菜,这时的李世民不是皇帝,他只是一个疼爱孙儿的祖父罢了。
刚到甘露殿的重臣和李承乾、李泰哥俩表情不一。
李承乾见此欢声笑语的场面,有些羡慕和嫉妒。
这样的待遇,在他的记忆之中好像从未有过,能受到这样待遇的只有他弟弟,这个想要抢他皇位的亲弟弟,所以不由的瞟了一眼李泰。
看着李泰一副笑眯眯的样子,他心中的苦涩只有他自己清楚,不知为何脑海中突然浮现起了李宽,竟然生出了同病相怜的感觉,他知道哪怕是他以往敌视的李宽,在他的记忆之中也从未有过这样的待遇,在他的记忆中,李宽或许还比他更惨一些。
李泰像似察觉到了李承乾的目光,笑的越发开心,不等作为太子的李承乾先进门,他已经跨过了门槛,若非长孙无忌拉了拉他,早忘了自古的规矩——长幼有序。
李承乾不满的冷哼一声,这才带着众人进了甘露殿。
等到众人行了礼,李世民朝一旁的椅子指了指,将李渊送来的书信递给了众人传看,看过之后总算明白了李世民为何反悔了。
若是,他们处在李世民的位置上,恐怕也得反悔。
“父皇,二弟之计,儿臣佩服,这和亲不和也罢。”李承乾笑道。
李世民愣住了,对于太子和李宽的关系,他可是清楚的,像似没听清李承乾的话,挖着耳朵道:“称宽儿什么?”
“二弟啊!”
李承乾的转变让李世民再次愣了愣,不过仔细想想,他也就明白了,李宽已经在海外立国,没有要回大唐的意思,对于大唐的皇位没有一点威胁,如今觊觎于大唐皇位的是另一个儿子,主要的矛盾已经不在李宽身上,而李宽在海外势力庞大,在朝中也有不俗的势力,值得拉拢。
李世民点点头,看向了其他人。
“陛下,信中所言的火炮真能拦阻吐蕃大军吗?”长孙无忌问道。
“火炮的威力,长孙司空不用怀疑,迟早会见到火炮的威力。”安平神秘一笑。
长孙无忌以为安平的意思是要当着大臣面试验火炮的威力,所以全然没将安平的话听到心里去,不在意的笑了笑,问道:“陛下,楚王殿下与太上皇的计策虽好,可若是陛下一旦反悔,恐对陛下名声不利啊!”
长孙无忌的话,得到了房玄龄和魏征等人的支持,毕竟和亲一事以闹得沸沸扬扬,若是一旦反悔,对于李世民的威望和信用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此言差矣,父皇的威望和名声都是打出来的,若是大唐收服了吐蕃,何来对名声不利一说?”安平淡淡道。
一句话便让李世民的担忧变为了欢笑,“这句话也是那哥哥说的吧!”
“父皇英明。”
李世民与安平相视而笑。
房玄龄却皱起了眉头,担忧道:“陛下,若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