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李世民这句话,李渊好奇了,早就知道孙子言出必行,他倒是想看看孙子送给李靖等人的报答是什么报答。
一把抢过李世民手中的宣纸,看完哈哈大笑;然后递给李纲,李纲看完,无奈一笑;然后宣纸到了徐文远的手里,看完了,徐文远无语道:“这小子真是······”
徐文远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李宽的这份“报答”,众人的笑声让连福感觉心里有千万虱子一样,直痒痒,开口问道:“不知老奴可否一观。”
当连福看完之后,他却笑不出来,也不知李世民和李渊等人为何觉得好笑。
因为宣纸上写着——其一,两年后楚王府将撤走凉州的所有产业,带走愿意离去的凉州百姓,谨防吐蕃和西突厥进犯,草民举荐卫公和丹阳郡公率军驻守凉州。
其二,考虑到咱们大唐的食盐贵如油,所以附上制盐之法,若是制盐之法广泛运用,大唐将不再缺盐,大唐不需继续实行盐铁管制。
抬头看李世民等人看的认真,连福不敢开口打扰,只有拿着宣纸发愁,凉州俨然有了大唐粮仓的态势,凉州对于大唐来说太重要了,而李宽在凉州的威望也太高了,当年去凉州任职的士子可是李宽亲自挑选去的,而且皆是寒门士子,李宽对他们有知遇之恩,这些人可都是楚王一系的中坚力量。
或许其他人不会认为李宽对这些士子有知遇之恩,毕竟凉州一直是苦寒之地,但是连福作为李世民的身边人,自然知道这些凉州官员的情况,凉州苦寒是不假,但那是前几年的事,有楚王府不断运送钱财去凉州,楚王府的产业在凉州遍布,这些曾经的士子如今的官员一直生活的很好,家人也被楚王府照顾的很好,他们对楚王府一直抱着感恩之心。
岂不见前些年李世民派出了官员也灰溜溜的返回了长安,因为权力被架空了,楚王府在凉州的命令比朝廷派去的官员都好使。
而且,凉州的百姓,他们可没忘记楚王给他们的恩情,反而越发的敬重李宽,毕竟去凉州的李山可不是白混的,掌管着凉州大大小小的交易市场,不知道给百姓带去了多少的好处。
连福能想象的到,若是楚王府在两年后撤走所有的产业,必然会引发百姓的恐慌,若此时邀请官员和百姓离去,百姓和官员并非没有离去的可能,吐蕃和西突厥的进犯也不是一句猜测。
作为大唐的王爷,仅仅为了出一口恶气便让士卒和百姓经受战火,这不是一个王爷该有的担当。
至于第二条,连福也想笑。
长孙府的支柱产业就是盐、铁两项,当年李宽便因为长孙无忌的冒犯献上了炼铁之法,让长孙府失去了一条财路,长孙无忌悔恨不已;如今又因为长孙无忌在朝堂上的质问献上制盐之法,李宽亲手断了长孙府的两个支柱产业,连福都能想象到制盐之法问世之后长孙无忌指天骂娘的样子。
见连福想说有不敢说的样子,李渊笑道:“没枉费二郎对你的重用,知道为大唐江山考虑。”
李渊一开口,连福没了顾忌,说:“太上皇、陛下,若是殿下将产业撤出凉州,凉州必然引发大乱啊!”
“这点你不必担心,那小子在其他宣纸上写明了关于凉州的后续计划,那小子就是想要让李靖兄弟去凉州受两年的苦而已,所以朕才说那小子记仇的性子一点没变。”李世民笑着给连福解释了一句。
李宽确实早写明了计划,凉州如今已不同前几年,就是长安的百姓也从来往的商人口中听说了凉州的情况,对凉州有了不同看法。而关中百姓渐渐增加,朝廷也在进行关中人口分流的计策,所以李宽计划关中百姓去凉州填补空缺,让李靖兄弟去凉州保驾护航两年。
说白了就是单纯的去受苦,毕竟凉州的大多数市场都在楚王府手中,李世民等人可不信李靖等人去了凉州后,李宽会让他们有好日子过。
听到李世民的解释,连福总算明白李渊等人为何发笑了,将手中的宣纸递给了李世民,跟着李渊等人笑着,守卫一个凉州那需要军神李靖前去,而且还是李靖两兄弟,摆明了坑李靖兄弟啊!
所以李世民在接过连福递给他的宣纸后有些无奈的笑道:“这小子真是打了一手好算盘,良策放在上面,却把这个放在了最下面,就是为了让朕不好意思拒绝他吧!”
说到“这个”两个字的时候,李世民还抖了抖手中的宣纸。
“那二郎准备如何做呢?”李渊笑道。
李世民认真想了想,叹道:“李靖的年纪毕竟大了,就让李客师去吧!”
话音刚落,李世民忍不住又笑了。
至于第二条李渊没问,因为他很清楚李世民必定会答应李宽推行制盐之法,虽说长孙府与李世民关系莫逆,又是皇后的娘家人,但是在有利于皇帝统治,有利于稳固江山的计策面前都得靠边站,最多也就是从其他方面补偿一些罢了。
但是补偿的东西又如何能比得上长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