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商英斥逐,郭天信亦遭贬斥,不过是区区两日之前的事,蔡京进呈《哲宗实录》来得这般巧法,高强料来必定不是临时起意,杭州和汴梁相距如此之远,信鸽传送也不是一两日就能往还的,此必是蔡京早已做好了复出的全盘计划,一旦发觉朝中出现机会,就由蔡攸立刻上奏。要知道蔡京奉旨出京远居,不是随便可以回京的,即便是进呈哲宗实录这样的喜事,也须请了圣旨准许方可,有这段时间,足够他和蔡攸之间传递消息,具体制定方略了。
赵佶闻知此事,当即大喜,说道蔡卿家人虽远出,奉事尤谨,这么短的时间就将任务完成,实堪嘉奖,当即下诏,许蔡京回京进呈哲宗实录。那蔡攸乃是作戏高手,假惺惺地说其父因罪远谪,自知其罪难赎,纵然奉旨编订哲宗实录,也只是想因朝中大臣进呈给官家,不敢奢望返回京城。
赵佶闻言更喜,蔡京贬谪乃是他亲自下诏,罪名也是他钦定的,如今前罪也没推翻,倘若轻易就把蔡京又给招回来,皇帝的面子望哪放?蔡京这般做派,正是给足了皇帝的面子。所谓花花轿子人抬人,你好我也好,赵佶也懂得投桃报李,而且他这“李”报的还颇为风雅,只见官家从腰间解下玉环一枚,交付身边阁门使者,命他连同招还蔡京的圣旨一起带去,交给蔡京。环者,还也,皇帝叫你回来,你就别再把以前的事情放在心上了吧?
蔡攸也是饱学之士,自然懂得其中内涵,作呜咽不胜状,感激涕零状,他乃是赵佶在潜邸时已经结识的旧臣,一向也颇爱护,如今见他这般感怀。心下也自恻然,亲手扶起好生慰藉了几句。
御驾起行,蔡攸闪在道旁恭送,忽然见到宰执大臣经过,堕后一人便是自己的“好女婿”高强,冷笑一声,忽然靠上去道:“贤婿,家严在杭州时。多承你命手下多方照拂,命我知会你一声,你这片孝心,他老人家一概记下了,自当有所报答。”
大庭广众地,高强就算情知这话皮里阳秋夹枪带棒,也不好回他,只含混着应了,脚下加快,跟着大队便去。蔡攸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又是一声冷笑。自回府去了。
这几人一番做作,旁边多少双眼睛看到了,虽然表面上只是蔡京请求进呈哲宗实录这么一件小事。但场中个个都是全副披挂的官场斗士,哪里不晓得内中玄机?再结合张商英刚刚罢相,中书位置虚悬这么个形势,人人都嗅到了那种山雨欲来、天时将变的味道,一个个暗地里都开始打起自己的小算盘。
当晚高强依旧到博览会去,和许贯忠说些生意,却见郑居中早在那里等着,扯着便道:“高相公,蔡元长今番要回京,我死无葬身之地矣!”
高强暗笑。心说你这几年一直和蔡京作对,蔡京这次罢相你也有份出力,老蔡的耳目灵光地很,岂有不知之理?等他回来,多半饶不了你。面上却笑道:“郑资政说的哪里话来?蔡公相为政持平,从来不报私仇的,岂会挟私报复?况且郑资政是国舅之尊,自有当今皇后郑娘娘护持,又兼身为故王歧公之婿。士林中深有人望,自身又立的正,何出不祥之言?”
所谓故王歧公,指的是郑居中的老丈人,已经故去多年的王佳。此人乃是元丰朝时的宰相,为政无所建明,但知希求上意,上朝时进事,口称“取圣旨”;上言可否已毕,他便称“领圣旨”,退朝将政事回复言事者,就说“已得圣旨也”。以此为口头禅,因此当时人称他为三旨相公。他早在元丰末年就已经死去,免了朝代更替之苦,福气是不小地,不过高强之所以对此人记得甚牢,一多半还是佩服他家的女人厉害,女儿嫁了郑居中,也是个与徽宗朝相始终的强人,孙女更不用说,嫁的乃是千古大汉奸秦桧,更因为东窗定计杀岳飞,而赢得了西湖边一尊铜像的地位。郑居中现在的地位,和他的岳父家势力其实也有莫大关系。
此时才政和元年,秦桧要到政和五年才中进士,郑居中自然不晓得自己会有这么一个大出息的亲戚,听高强意存戏谑,帏然不悦道:“高相公如何相戏?当初借着星变令蔡元长罢相,郑某可是一切都照着你的吩咐来办,如今你已经被人称作相公,郑某却落得投闲置散,一冷一热,高相公不来安抚我,却把言语来相戏,是何道理?”
高强见郑居中变了脸,赶紧好言相劝,郑居中原也不是耍脾气的人,便即作罢,道:“适才如高相公所言,蔡元长纵然复相,仗着官家对郑某地信重,他也不能将我如何,说不定还要想法笼络于我。只是费尽气力扳倒了张天觉,却被蔡元长走来拣了现成地便宜,叫我如何咽的下这口气?”他与蔡京自从崇宁五年蔡京复相之后,不能按照承诺举荐他为枢密使开始,就一直讴气,明争暗斗不休,从前的盟友张康国被蔡京毒死之后,这人唇亡齿寒,更是与蔡京不能两立。
高强自然知道他心意,故意道:“只是如今圣旨已出,蔡公相回京已成定局,你我还得早谋去就才是。小侄这里好办,毕竟都是自家人,蔡公相也不会如何为难我,只是却要为郑资政道一声可惜,今番宰臣之望又成空话。”
郑居中闻言,懊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