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是年七月,种师道率得胜之师凯旋,以古礼献俘于宣德楼前,兼行阅兵式。 原本当朝廷上有人提出要举行献俘仪式时,颇有些大臣主张朝廷眼下既然并不打算一举攻灭西夏,只是要稳固西北的战线,那就不该进行献俘式这类花头,以免刺激了西夏,导致和议不成,战事再起。
高强嗤之以鼻,越众而出,当廷大声驳斥,说道现在是咱们大宋打了胜仗,是和是战,操之在我,说什么怕和议不成?凡和议必以武威为后盾,要是如今咱们打了败仗,你看看西夏人会是什么嘴脸,还会和你来谈议和么?正是要煊赫武威,震慑夏人,才好谈下对我大宋有利的条件来,保住西北十年太平,那才是最大的胜利。
这位当今炙手可热的年轻大臣发话,那些反对献俘仪式者自然是鸦雀无声,赵佶也是个年轻皇帝,时下不过三十出头,正是好大喜功的时候,高强这发言恰对了他的胃口,于是金口一开,此事遂定,不但要举行献俘式,还要盛大其事,届时邀请中外使节一起到场观礼,以显示中华上国的赫赫威风。
这一日,种师道率参与阅兵的人马走上御街。 此役虽然进行短暂,但出塞作战的部队多达八万余众,自然不可能悉数进京,乃是每一军拣选一百名士兵,共计三千人进京面圣。 此次阅兵,种师道也参照了去年高强搞过的玩意,搞的花哨无比,众官兵的队列操练尽管还不纯熟,不过操起来也已煞是好看了,加之这一仗又是对西夏的大胜仗,大长了民心士气,因此阅兵队伍在围观百姓中获得的喝彩声竟比去年的阅兵还要响亮几分。
待大军操过。 便是领兵将帅种师道等人,押着此役俘获地重要俘虏行经御前。 此役大宋是先围城后破城,因此城中西夏守军五千余人,民一万余人悉数被歼,统军梁多凌倒是硬气,战死殉国,那首起乱事的李阿雅卜大首领忒没骨气,居然又被捉了回来。 部民也大多被宋军俘获,充作劳役。 这批重要俘虏之中,便以李阿雅卜为首,余外又有夏国将校若干,其中戴银羽者就有十余人之多。
赵佶见了这等威势,志得意满,身旁的大臣和各国使节的马屁声更是让他有些飘飘然起来,美中不足的是西夏使节拒绝出席。 显得很不给面子。 忽然之间,赵佶望见御街上队列中一人白发飒然,夹杂在宋军的红色军服中,显得格外耀眼,登即想起捷报上所说的此役先登武松来。 招手唤过一旁侍立大臣中的高强,命他指认。
高强对武松自是熟悉不过,便即点头称是,赵佶心下大生好奇心。 当即命于宫中设宴,犒劳此役有功将士,自统领官以上皆得出席。
大宴有功将士,自然少不得许多繁文缛节,不消一一赘述。 待行御酒至武松时,听闻是此役先登,功为最,赵佶大悦。 便唤近前来,问了武松情事,知是去年阅兵曾赐过御酒地梁山招安头领,当即笑道:“当日高卿家奏议招安,说道尔等俱是身在山泽,心怀忠义之士,今日卿家为国立功,果应当日之言。 且满饮此杯。 ”武松并无二话。 慨然一饮而尽,赵佶见了这等洒脱。 更是喜欢,但见武松一头长发大半已转成银白,偏生面色又是红润如少年,不由得好奇:“卿家,你去年来此时,亦不见这一头白发,今日为何这般?”为因当初梁山招安诸将中,只有武松一个是出家人打扮,因此赵佶对他印象颇深。
一旁高强听见问这问题,倒有些尴尬,不期然又想起前日和金莲的纠缠来,心说贤弟啊,愚兄到现在和金莲的关系也没走上正轨,这算不算有负你的嘱托?武松却不望他,朗声道:“臧底河城之役,我军将士冲锋冒刃,一往无前,蹈死不悔,臣之儿郎多有折损,以故忧愁,一夜白头至此。 ”
赵佶听了,叹息非常,因降诏此役阵亡及被伤将士从优抚恤,于常例外加倍给予,以激励士气,一旁枢密使侯蒙和副使高强一同应了。 高强因奏武松一军远戍陕西已经一年,乞西北息兵之后,准许回戍原地,与其家人团聚,赵佶正在兴头上,一概照准。 趁着酒兴,又或者是武松这白发僧袍的造型刺激了赵佶的创作欲,皇帝即席命人备纸笔,挥毫泼墨,速成一幅御笔画,亲题为:“白发头陀先登图”,御赐给武松作为奖赏。
看着武松领赏时那不卑不亢的样子,高强可是有点犯晕,心说这宋徽宗的亲笔画,还是画地你本人,搁现在就已经是传家宝了,要搁后世,那得拍卖多少钱?
御宴之后,论功行赏,主帅种师道于此役建议其策,率军一战功成,其功为最,着进为武信军承宣使,调回枢密院原职听用;武松先登有功,着加三官,封为中卫大夫、果州团练使,乃是从五品的高官了,余人以功各自封赏有差。 其实这一战集中了西北半数的精锐部队,领兵大将有不少都是青史留名的大将,如历史上第二次攻打燕云的大军都统制、刘光世之父刘延庆,东京保卫战中劫金兵营失利逃走地骁将姚平仲,第一次攻打燕云的西路军主将杨惟忠,历史上韩世忠的老上司王渊等等,今日都是济济一堂。 不过这些人都是西军系统,那是童贯的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