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淮东官员
大宋共和三年正月初十。临安城中并没有过年的气氛,战争时期的宵(禁jìn)刚取消,大型群众活动也被(禁jìn)止。
政事堂的屋外寒风凛冽,屋里面有了火盆,稍微不那么冷。赵嘉仁就在屋里面办公。
“太尉,蒙古人一定要我们让出徐州、许昌。”第二轮谈判的代表团负责人宋公明带回了与蒙古谈判的结果。
听了蒙古人的条件,赵嘉仁面无表(情qíng)的问“你怎么回答的”
“战场上没丢掉的,谈判桌上自然不会丢掉。”宋公明答的铿锵有力。当然,嘴上说的漂亮,他心里面还是忍不住有些嘀咕。蒙古代表脸上当时的表(情qíng)是绝不妥协的人形投(射shè),宋公明个人比较担心蒙古人真的动手。
赵嘉仁让宋公明坐下,问道“你可知为何蒙古人如此不肯放弃么”
“那边有铁矿。”宋公明答道。大宋搜集的资料显示蒙古以河南钧、徐诸州俱有铁治,请兴鼓铸之利,乃括户三千兴煽之,岁输铁一百三万七千斤
钧州就是新中国的河南禹州。在禹州到徐州这一带,或者说到山东枣庄一带有不少产煤产铁的地区,在宋军夺取这里之前,蒙古在这一带搞冶铁,每年能出铁一百多万斤。这个产量和大宋相比较有很大差距,大宋现在已经开始使用两立方米的高炉,一炉就是12吨,大概有两万宋斤。这种高炉一年能出200炉,就是400万斤铁。这样的炉子大宋有二十几座,一年产铁大概是一亿斤。
只有二十几座并不是现在造不出更多炉子,而是铁矿和煤矿的供应跟不上。至于这么多铁是不是过剩,赵嘉仁可一点都不担心。新中国八亿吨钢都能消化,大宋怎么会消化不了一亿斤铁。
“太尉,蒙古人对这些铁矿如此在意,我觉得他们是不会放弃的。”宋公明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可我军并没有占领那些矿区,我们只是占了那一带的产粮区。若是说担心,我们才应该更担心。”赵嘉仁说的很轻松。
宋公明对这话只能苦笑。赵太尉大多数时候说话都很讲道理,少数不讲道理的时候可是非常非常的蛮横。他也不敢说太多,只能问道“我接下来该怎么谈”
“你先不用管谈判的事(情qíng),赶紧准备一下,制科考试马上就开始了。”赵嘉仁边说边看着宋公明的表(情qíng)。
宋公明很想在赵嘉仁面前表现出他镇定自若的一面,然而脸部肌(肉ròu)抽动了片刻,他还是因为心中着实欢喜,而忍不住咧嘴笑了起来。
从现在开始的八天后,大宋共和三年正月十八,科举考试正式进行。因为国家尚有许多国土沦落,大宋此次科举员额只有正常(情qíng)况的一半。这是对沦陷地区的表态。科举考试结束,并不意味着大宋官员考试就此告一段路安。在二月十八开始制科考试才是宋公明在意并且要参加的考试。
此次制科考试的目的是招收事务官,这是赵太尉对官制的面改革,原本的小吏将逐渐取消。国的官员统一化。不管是科举考试或者是制科考试,最后的通过者都成为大宋官员。
好不容易收起笑容,宋公明用他最诚恳的态度对赵嘉仁说道“太尉我一定会认真考试”
制定复杂的职务是赵太尉的事(情qíng),宋公明对此无兴趣。他只知道以他所学,考科举终生无望,现在赵太尉为他这种人打开了一扇大门。而宋公明正在于前军万马一起试图闯过这座独木桥。只要不继续出使蒙古,宋公明还有一个多月时间复习考试。
“好好考。没考上的话就哭一哭,明年继续考。”对这位在出使中表现出色的学社成员,赵嘉仁(挺tǐng)宽容的开了个玩笑。而且他不小心还透露了一个有关制度的问题,至少在赵嘉仁的设计中,制科是与高考一样,是每年一次的。
宋公明下去复习,赵嘉仁则回到了枢密院。和之前的大宋枢密院差不多,现在枢密院里的诸公都不是第一线排队枪毙中杀出的将领,那帮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指挥员都在前线作战。所以对于枢密院的意见,赵嘉仁自己并不特别在意。
枢密院枢密副使李庭芝见到赵嘉仁来了,立刻送上了最新的作战计划。赵嘉仁接过来一看,心中就大大的失望。李庭芝是忠臣,赵嘉仁对此很清楚,所以才让他当了枢密副使。进士出(身shēn)的家伙们列计划不用详细的数据,这也是赵嘉仁反对公田改革时候一个没说出的理由。如果他公开说出来,那就不是与公田改革派为敌,而是与整个进士们为敌。
李庭芝是为进士,做出的军事计划和贾似道拿出的公田改革差不多。本来属于说明文的作战计划硬是被写成了抒(情qíng)文。字里行间透露的都是对胜利的渴望。当然,李庭芝在这篇抒(情qíng)文里面也不(情qíng)不愿的加入了参谋部写的内容。两种东西强行拼凑,看上去不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