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推理小说 > 刑警奇闻录 > 归乡之路
    这是一个尘封几十载的案件,一个忘记了归家之路的人,在某种情结的牵引下,终于找到了归途,讲出了心底的隐藏多年的秘密。

    九十年代中期,天津举行一次招商引资洽谈会,我抽调过来负责此会议的保安及协调工作。投资考察代表团成员大多来自欧美日本的外国人,或者是港澳台经商人士,但有这么一位与众不同的华侨,是名不到五十岁的男子,气质不凡。会议初期还说带南方口音的广东话,后半程他则突然变了口音,特意用一口标准的天津话和我交流,感觉上他的家乡原籍就是天津,若没有天津几十年的生活经历,是说不出如此地道的天津话的,听着亲切的乡音,拉近了彼此距离。

    会议结束后,他留了下来,邀请我陪他在天津逛逛,再走一遍家乡那些曾经熟悉的街道,再回味下记忆中的小吃。该男子说他小时候正是在天津长大,当时他的家境殷实在五大道居住,成年后才离开家乡,到了东南亚发展,在海外拼搏奋斗了近二十多年,辗转过很多国家,最后在泰国定居。在当地开办了许多工厂,做过木材,建材,橡胶生意,积攒了相当的实力,也是借此投资的机会回老家看看。

    他告诉我,自从北京下了飞机,就一刻不愿耽误,立刻坐车赶往天津,离开越久,思乡越浓。尤其是听到车外小贩的天津话叫卖声,久违的乡音,听得心潮澎湃,唤起了他多年魂牵梦系的乡愁。陪同他到睦南道的老宅子溜达了一圈,这么多年没回来过,路上他兴奋得指点着那些曾经去过的场所,有些街道拓宽翻新,他已是认不出来,快到他儿时居住的院子,看得出他步履有些缓慢,手抚摸着外墙一步一步地接近那儿时居住的院落,眼圈有些潮红。站在院子外,他静静的看着这院子里的一砖一木,似乎在联想那过去的日子,他轻轻对我说,你看院子里的葡萄架子,那是我父亲亲手搭的,如今还在。院子里的住户早已更换,好奇的打量着院外站立的几个陌生的人。

    中午时候,他为了吃上一碗纯正的炸酱面,绕了一大圈子。一天的行程就要结束了,在送往他去宾馆的路上,他忽然变得异常沉默,似乎心事重重。中途他要求下车,单独和我聊几句。于是陪他坐在一个公园的长椅上,他只是默默地吸着烟,看着公园内的孩子们在一个大象滑梯上嬉戏,我则耐心的等待着他打破僵局,我心里忽然觉得,他要告诉我一个特别的事情。他看着我停顿了一下,沉吟的说:你带手铐了么,我是个逃犯,你逮捕我吧。虽然心里有准备,但听到这还是吃了一惊。我平静的告诉他,你是不是因为某件特别的事情而离开的天津,没关系,说来听听吧。

    这位男子打破了话匣子,一段尘封的往事,娓娓道来。他出生于五十年代,在和平区度过了童年时光,出身在大户家庭,六十年代末期上中学时赶上了文革,家庭受到了冲击。他为了表明自己的坚定立场,与家人划清了界限,为了不被歧视,积极的参加各种运动,冲在最前来表现自己的觉悟。那个特殊的年代,儿子揭发老子,妻子批斗丈夫,人人自危。其中一个特别疼爱他的老师,因为某些言论,被人抓住把柄。他昧着良心,带领着学生把这位老师揪了出来批斗,老师不敢相信,这就是他最赏识的学生,如此的对待他。这些懵懂无知的孩子,把老师折磨得半死。他则得意洋洋的立了功一般。泯灭人性的年代,太多这样的故事发生,也不稀奇。

    后来,学校停课,家庭衰败,父母也没能熬过那艰苦的日子,先后困顿中病逝。他选择去了郊区的一家工厂工作,进到厂子才发现那名批斗过的老师也在里面当勤杂工。事后他才了解到,正是这位老师向厂长的鼎立推荐,才录用了他。厂长是个开明的人,很尊重这老师,在那个时候冒风险雇佣了那名有错误立场的老师,而老师也不记前嫌的把曾经伤害过他的学生引荐过来作设备维护,为了不让他卷入危险的武斗活动,到工厂学点手艺。但当时他依然怀着顽固的抵触情绪,对老师视而不见,不肯向老师认错。

    而引起他逃亡天津的事件,就是他引起的一起粉尘爆炸事故。

    该工厂是淀粉加工企业,将马铃薯、玉米、谷类等农作物磨碾成精细粉末,加工、包装、仓储、销售。那时的加工条件限制,并没有相关的防范措施,不像现在有防尘风网除尘,也没有防静电,防爆灯,磁选装置排除粮食中金属碎末等安全设备。

    那天他上班后,设备运转不正常,扬起了大量的粉尘在车间弥漫开来。技术员则停止了机器运转,对设备进行检修,他在旁边观察了一会,觉得无聊便出去抽个烟。这时一个老工人看到他在门口叼着烟徘徊,大声喝止他把烟掐掉,他听着不顺耳,便抵触性的把燃着的烟头弹进了厂房里。这100多平米的厂房此时正是粉尘弥漫,带着火星的烟头呈抛物线状,空中划了一个弧线直接掉了进去。只听瞬间一声巨响,大地颤抖了一下,厂房爆炸了,一个蘑菇云腾空而起窜出几十米,烟雾笼罩住了厂房。没过几秒钟,再次发生了更为猛烈的爆炸,砖头瓦砾横飞,车间内的人来不及呼喊ib.便被淹没在爆炸冲击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