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徒步上学的。
走在灼热太阳照耀下的上学路上,我姑且想象了一下公车版的春日部,可是那就像制作差劲的偶像招贴般不自然,不能给人带来任何兴奋。果然没可能的。我再次确认了自己的看法。
我从包中拿出音乐播放器,戴上耳塞,播放了一个名叫遗传迪迪的乐队的歌曲“自杀反对”。遗传迪迪是一支在以年轻人为中心的人群中人气急剧蹿升的乐队,不过“自杀反对”不过是大碟中的一首歌,并不是那么有名。可是我对这首歌有着特别的想法,或者说独特的见解。
<small>死了就输了
<small>如果有去死的勇气的话就去战斗吧
<small>想想那些重要的人的面容
歌手用令人感动的朗诵调唱着。正如标题所示,这是一首反对自杀的message song——世间是这么认为的。但是我的解释有所不同。
这首歌在结尾部分突然转调为阴暗的感觉。吉他疯狂的即兴演奏愈演愈烈,然后突然沉寂。之后,歌手飘然低声说:
<small>对那种话就送他一句再见吧
“那种话”是指什么。只能认为是前段的歌词。然后“送他一句再见”又指的是什么。莫非对说出这句台词的人,之前的所歌唱的那些鼓励的话也全部是毫无作用,最终还是选择了死吗。
这样一想,这首歌的构图就发生了逆转。这首歌所传达的并非单纯的“自杀反对”。什么“死了就输了”,什么“如果有去死的勇气的话就去战斗吧”,本来我就觉得作为遗传迪迪的作品来说这些歌词太大众化了。那些外野的话,完全没有考虑到一点自杀者的心情,无非就是一种自我满足罢了,没有任何拯救人的力量,这首歌应该是对其的一种讽刺。
然而在网上翻找一番,没有一个人做出过这种解释。“这首歌拯救了总在割腕自残的我”,“歌词过于陈腐,果然不过是个孩子向的乐队”,全是这种感想。但是我不觉得是自己过度解读了。歌曲最后的那个转调,非我的看法无法解释。
我把自己的看法发表在了SNS上。有几个朋友给我点了赞。也不知道他们是觉得哪里赞。总觉得就算寥寥几个字也好,希望他们能把自己的看法评论给我。
恩,就是这么一首歌曲。我听着它离开了学校。
从朗诵调突然转调,进入激烈的即兴演奏。
可是,我听漏了最重要的那句最终台词。
因为我的注意力完全被某件事吸引了。
在上学路途中,有一片.像是空白区一样的区域,只有那里人特别少。那个地方有一座废工厂。隔着栏杆可以看到里面轮胎堆成山,油桶遍地扔得都是。平时我仅是路过那里,并没有对它特别注意,但是今天情况却有所不同。
因为我看到在一个穿着水手服的女子站在轮胎与油桶之间。
那是春日部。
那家伙,在那种地方做什么。
在我为了得到听觉情报而摘下耳塞的时候,她推开锈迹斑斑吱呀作响的门,进入了一间破破烂烂快要倒掉的废屋内。
在废工厂有什么事吗……
这是,熊谷的话在我脑中复苏了。
——她啊,听说是个公车。
——四班好像有人看见春日部和两个男的一起进旅馆了。
难道是在废工厂和男人做?
不,这事不可能发生在她身上,我刚才不是刚刚得出结论吗。
但是,那么为何她要进入这间废工厂呢?
必须去确认。
我在难以名状的使命感驱使下,开始寻找进入工厂内的入口。正门处像往常一样封锁着,可是稍微远一点的地方有一处栏杆有破损。那天早上上学的时候还没有这么一个洞的。是春日部弄开的吗,还是和她约在在这里的人……
我下定决心后,从那里进入工厂。
阳光如同突刺般喷洒下来,在阳炎下废屋都像是在晃动。不知是不是轮胎在猛暑下融化了,地上点点沾着一滩滩粘着物一样的东西。我边注意着别踩到那些玩意,边接近废屋。
来到那紧闭着的门前时,从中传出了男女的说话声。但是究竟说的是什么我并没能听清。
刚才春日部打开门时,那吱吱呀呀的声音连围栏外都能听到。我认为再次打开这扇门的话,肯定会被里面的人发现。有没有其他可以窥见其中的地方呢。
经过探索,我发现外壁一处较低的位置开了一个洞。我四肢着地,从那里窥向里面。
在稍远一点地方,可以看到三个人的腿。一个人穿着水手服的裙子,黑色的长袜,那是春日部。然后一条西裤和一条牛仔裤将她夹在中间,三双腿之间的距离近的甚至让人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