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推理小说 > 密室·自闭之物 > 第十章 密室讲义
    “最初是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一八四一年在《格雷厄姆杂志》七——”

    “喂喂,这位写字师傅怎么突然说起稀奇古怪的东西来啦!”

    一脸惊讶的不光是彻太郎,所有人都是表情呆然。

    “刀城老师现在是要作什么讲义吗?”岩男的语气中明显含着不安。

    “是的。世界上第一篇本格侦探小说,坡的《莫格街凶杀案》写的就是密室,所以我想从此处着手解说密室推理的历史,在这一基础上探讨此种不可能状况下的死亡有哪些种类、可以怎样分类,然后拿来套入这次的和室仓屋密室加以考察,按这样的脉络来——”

    “那个——”岩男客气地开口道。

    “嗯?”

    “关于这段历史的说明,那个……有必要吗?”

    “哎?”

    “不不,我没有对老师的话说三道四的想法,只是……立刻进入分类说明,恭听老师对苇子之死的看法……这样不行吗?”

    岩男提出建议,敏之却难得地站到了言耶这边。

    “刀城先生,您想从密室这一事物的历史背景说起,这份心情,同为写手的我能够理解……”不料他回马就是一枪,“但是现在没那个闲工夫吧。我们在座的人需要的可是更实事求是、更迅速的解决方式。”

    “哦……”

    开讲时意气风发的言耶,锐气完全被挫,不免意志消沉起来。对专职写作怪奇小说的他来说,彻底贯彻逻辑思维的本格侦探小说,总像是住着很不自在的别人家里。即使逗留的时间再长,无论再过多久,也是一个无法轻松舒展的所在。

    不过,别看他这样,却会被侦探小说中以密室、人物消失或无足迹杀人等不可能犯罪为题材的作品所吸引。如果案子还能结合怪奇传说,简直就无话可说了。如此给出谜团总会令他欢呼雀跃,即便最后所有怪异现象都被合理解释殆尽,唯有余韵全消、扫兴无味的心象风景蔓延开去也无妨。99?

    “那好——”言耶重振旗鼓,“我想以我所敬爱的约翰·狄克森·卡尔在一九三五年发表的《空幻之人》即《三口棺材》《三口棺材》(The Three Coffins)是美国出版时的用名,“空幻之人”(The Ho Uow man)是英国版的名字。">的第十七章《密室讲义》为底,参考江户川乱步老师去年发表于《宝石》的《类别诡计集成》中的第二部分‘关于罪犯出入现场之痕迹的诡计’进行密室分类,再致力解决和室仓屋的密室。”

    以彻太郎为首,每个人脸上仍是一副如聆天书的表情,但他们没吭声而是摆出了洗耳恭听的姿态。

    “啊,顺便说一句,在战前卡尔的作品曾以《魔棺杀人案》为题被翻译引进,不过因为翻译粗制滥造还是不看为好。话说原著里出现了两个密室——”

    “刀城老师……”

    这回只是被岩男一唤,言耶就迅速自我修正了轨道。

    “唔……好吧,那就先对密室作个说明。最好理解的一个概念就是‘在室内上锁的房间’吧。”

    “门和窗都在内侧锁住的房间,是指这种状态对吗?”

    对敏之的确认,言耶点头补充道:“在下过雨或雪的院子中央,躺着一具被杀害的尸体,然而现场却只有被害者的足迹。完全找不到罪犯往返院子中央时应该留下的足迹,这种状况也构成密室。因为虽然不像室内是封闭空间,但罪犯不可能出入这一点相同。”

    “原来如此。”敏之似已释然,“这么说,江户川乱步没有单纯讨论‘密室诡计’,而是把‘关于罪犯出入现场之痕迹的诡计’列作了项目?”

    “是的。文中乱步把诡计划为三类:A.密室诡计,B.足迹诡计,C.指纹诡计。只是,C类诡计在‘痕迹’方面虽有关联,但作品实例很少,且怎么看都只能说和A、B性质迥异……”

    “看来是这样呢。但是这次的案子跟B和C没关系吧,所以怎么着都无所谓了。不过,这个叫江户川乱步的人,连这种事也在做吗?说到乱步,我总以为是个写情色怪诞通俗小说的作家……啊不,当然,我可没读过他的小说。”

    “乱步老师那才叫多面人呢,就像怪人二十面相。”言耶对敏之的话淡然置之,“顺带一提,不光是杀人,人物消失之类的谜也包含在密室里。”

    “有些什么样的例子呢?”

    “进入‘不启屋’的人,一直没出来。于是破门而入,却发现室内空无一人,所有的窗户都从内侧锁住。自然也没有地道。唯一出入口的门前一直有多人在监视。这种情况下,就算没锁门,也可认为‘不启屋’完美地构成了一个密室。”

    “确实。”

    “另外,人从细长小巷的一头进去,没从另一头出来,小巷里也不见人影。两侧的出入口有目击者,能证实此事。小巷的墙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