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姨娘在外甥女的面容上看见了嫡姐的影子,郭燕也在这个姨母身上看到了母亲的神韵。与生俱来的血缘牵绊,竟让初次见面的两人没有多少距离感,彼此都忍不住眼圈儿含泪。
“甥女郭燕携夫陶伦,给姨母请安。”
在江家呆了两年,大富人家的礼仪郭燕还是懂的。夫妻俩先规规矩矩的拜见周氏这个当家夫人,然后再给身为妾氏的邱姨娘请安。
邱姨娘擦擦眼泪,颤抖的声音里是止不住的欢喜,“快起来。”
“谢姨母。”
陶伦扶着妻子站起来。
因他是外男,所以在进门之前,季菀就带着妹妹躲到了内屋。
邱姨娘招呼女儿过来,对郭燕介绍道:“这是表妹萧英,今年七岁。”
郭燕对着小表妹礼貌的笑笑,将事先准备好的礼物拿出来,递给萧英。
“我第一次来京城,也不知道表妹喜欢什么,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还望表妹别嫌弃。”
黑褐色的黑子,边缘雕刻着繁复的花纹,古色古香的,单看这盒子就知里面装的东西定然不菲。
萧家富贵,但从前三夫人余氏克扣几个小妾的吃穿用度,邱姨娘自然是没什么好东西的,萧英也只在大堂姐萧雯那见到过许多珍奇玉饰。瞧着那盒子,就有些错不开眼。但她没立即伸手去接,而是请示的看向母亲。
邱姨娘沉默须臾,点点头。
萧英这才接了过来,“谢谢表姐。”
她将盒子打开,竟是一串红宝石手串,晶莹圆润,毫无杂质。
周氏看向郭燕,眼神温和,“一别两年,母亲可还好?”
“多谢周姨挂怀,母亲一切都好。”十五岁的姑娘,早已褪去了昔日的青涩,五官越发美丽动人,笑起来如同花儿一般,“还让我代她向周姨和阿菀他们问好呢。”
周氏笑着点头,知道邱姨娘和外甥女有话要说,寒暄了几句便借口走了。邱姨娘自然也不好占她的地方和外甥女叙旧,便带着郭燕夫妻去了自己的院子。
“母亲流落到北方,一定吃了不少苦。”
邱姨娘看着外甥女,万分感慨。
“是啊,好在都熬过来了。”郭燕想起从前在桃花村的日子,也有些唏嘘,“她忙于府中庶务,不便长途远行,以后有机会定来探望姨母。”
“母亲是长,原本应由我去看她的,只是…”
她非当家主母,这些事,是做不得主的。
“姨母不必介怀,母亲都明白的。”
母亲刚入江宅那会儿也是做妾,身不由己,若不是后来被江老爷扶正,只怕永远都无法与他们姐弟三重逢。
“这次多亏了菀姐姐,否则我们都不知道姨母您还尚在人间。”
郭燕想起将要见到昔日好友,神情便多了些激动之色。
邱姨娘笑着说道:“是啊,多亏了菀姑娘。”她搂着女儿,问道:“对了,们现在住在哪儿?”
“我们昨日入城已晚,便在北街一处客栈落宿。”
陶伦回答道。
邱姨娘沉默下去。
她不是正房夫人,没资格留外甥女夫妻俩在府中居住。但外甥女难得来一趟京城,总不能这么快就回去。
想了想,她道:“下个月阿菀就要出嫁了,不如们留下来,吃完阿菀的喜酒再回去。”
“好。”郭燕本就有这个打算,“正好,季家大伯拖我们夫妻给她带了新婚贺礼。”
侄女大婚,本来季海是打算带着家人来吃侄女的喜酒的,但听说弟妹已改嫁,他们就不便再已娘家人的身份住在萧府了,所以思来想去,还是打算日后等长子有了出息,再来拜会。省得萧家觉得他们这群穷亲戚来打秋风攀附而轻鄙周氏母子。
弟弟过世数年,弟妹大好年华,一个人拉扯三个孩子也的确不容易,既有更好的选择,改嫁也是理所应当的。
苗氏是这样说的,“齐二公子说了,萧家是世家大族,弟妹带着阿菀他们几个嫁过去,不说日子好过些,阿菀姐妹俩有萧家撑腰,也能嫁得更好。阿珩也还小,从小就没了父亲,甚是可怜。入了萧家,能受到更好的教育,将来若能入仕,也能光耀门楣。”
季海还是有些保守思想,觉得女人死了丈夫就该安分的守寡。弟妹改嫁,他多少有些不高兴。但听妻子这么一说,他也慢慢释然了。
“说得对,二弟已过世,弟妹也守寡了整整四年才改嫁,对得起咱们季家了。”
就这样,他托郭燕带着礼物来贺侄女大婚之喜。
到午时,萧时和萧三爷下朝回府,得知邱姨娘娘家人来拜访,倒是有些意外。年前邱姨娘就与他说起,还有嫡姐在世,也托人带去了信。没想到这么快,那边就来人了。邱姨娘跟了他八年,给他生了女儿,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