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请讲。”
李信一听只是计划,也不在多言。毕竟计划只是停留在表面。
这就是为什么为什么朱樉说李信懂得变通的原因。李信是不会为了没有付之行动的事情再次劝诫。
作为臣子,李信会做好自己的本分职责。至于朱樉听不听,那就不是他能干预的了。
李信以及调回南京的王克功都清楚,朱元璋为什么会让朱樉这个刚二十出头的王爷来陕西。还不是因为怕他们长时间呆在陕西领兵,生出其他心思来。
论绝对忠心,朱元璋肯定更加相信自己的儿子。
朱樉年轻并没有关系。因为有他这样的人在充当助手。
但是军权。。他朱元璋又不傻。难道给外人,不给自己的儿子?
他的皇位都会留个儿子,何况一个兵权。
以前的朱元璋是没有办法。因为儿子们都太小了。
随着儿子们长大成人,朱元璋这才将想法化为行动。
老大朱标与朱樉只相差一岁,通过朱元璋的考查,认为朱樉的能力足够了。至少比他当初这个年龄好太多。
朱标被立为继承人,不可能外出镇守地方。
而老二朱樉,则被第一个派出。这也是为什么朱樉的亲军是由他朱元璋亲自挑选的原因。
让朱樉镇守陕西,也是因为陕西的位置和实力。这里有着仅次于南京的军事实力。
放在王克功手里。 。朱元璋依然不放心。所以他之前一再催促朱樉赶紧上任。
朱樉上任也没有让他朱元璋失望。以朱樉对待百姓的态度,让朱元璋觉得朱樉没有忘本。
严格说起来,朱樉虽贵为王子。但是朱樉却是农民儿子这一事实。
朱樉便将自己的要求对李信提出来。
“第一,无论军士原籍何处,裁撤的军士必须在关陕地区安置。”
李信摇头苦笑:“王爷,这样大的事情不向皇上禀报吗?”
这可是针对十万以上规模的裁军。在李信看来,朱樉贵为王子,统帅也没有这个权利。毕竟这其中还牵扯到很多人事关系在。
朱樉道:“当然要禀报父皇。你起个折子。转身宝贝记得看了收藏本站哦,这里更新真的快。如实禀报关陕边军存在的问题。”
“什么问题?”
“当然是年龄问题。”
朱樉眼睛一瞪,不满的对李信问道。
“你自己说,一个30岁的壮年,和50岁的中年谁强谁弱?”
李信沉默了,朱樉说的不无道理。但是具体情况,不像朱樉说的如此简单。
除非朱元璋力挺朱樉,否则在李信看来。其中的阻力够朱樉受的。
“第二,是在裁撤下来的军士里面,挑选真正具有战场经念,勇敢之人留下来。本王也不会忘记他们为大明做的贡献。留下来的人,将会成为骨干,部并入以后的秦军中。”
这一点李信能够理解。军队都是这样做的,属于以旧带新。…,
“第三,便是对裁撤军士的补偿问题。统计他们的从军年限,以及战场功劳。至于奖励,就以金银土地。”
李信听了第三条,又问道:“王爷,土地倒是不愁。可是我们那里有金银赏赐给士卒。”
整个大明都没有多少财富,何况是陕西这个穷乡僻壤。
大明之所以穷,那是因为元朝北退之前,已经把从整个中原搜刮的财物运回了草原。
“这你别管,反正到时候本王拿的出来就是。你只管按照我的要求来做。”
李信点头。朱樉继续说道:“把计划做出来以后,下发各卫所。好让军士们心中有个准备。”
“王爷,此举会不会让士卒生出不满而闹事?”
李信是担心,到时候会因为触及到有些将领的利益。在这些人的挑唆下,闹气兵变。
“确实会存在这样的事情。那先不发。。等本王组建好新军之时在通知各地卫所。到时候谁敢对本王说不,本王就将他大卸八块。”
“好了,就这样吧!本王还有其他事情,就先走了。”
朱樉将裁军一事交代好后,便前往陕西布阵使司。
明初官僚机构沿袭自元朝。朱元璋进行了改革,在中央废除中书省,明初中书省负责天下政务,其长官为左,右丞相,位高权重,丞相极易与皇帝发生矛盾。
特别是胡惟庸任相后最甚。胡惟庸势力逐大,朱元璋认为威胁到了皇权。故而在两年后,就是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名处死了胡惟庸和有关的官员,同时宣布废除中书省,不再设丞相。
在地方上,朱元璋废除行省制。设立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 。分别担负行中书省的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