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可是千年帝都所在,是龙兴之地。看看现在的朱元璋都一心要迁都关中西安之地。
当然,朱元璋要迁都还是离不开朱樉夫妻俩的贡献。毕竟在他们两人的打造下,关中盛世才能重现。
“接下来呢?”
赵敏发问。
朱樉想了想,直接从汉武帝说起。
“有汉一朝,名刘彻,十六岁登基称帝。他与嬴政一样,拥有着先辈留下的根基。此时的大汉朝国库充裕,兵强马壮。在年轻的刘彻看来,报仇雪恨,一雪前耻的时候到了。”
“十六岁?他就敢发动国战,他难道不清楚战争会让前辈留下的财富化为乌有?”
赵敏听到汉武帝年纪轻轻就要发起大规模战争,一下便想到战争的成本会让人不寒而栗。
“王妃果然不亏是女中英杰。一眼就能透过表面看本质。”
朱樉很是夸赞了赵敏一番,然而赵敏并不领情。而是叹息一声,说道:“看来这年轻的皇帝,果然将社稷败了。”
朱樉道:“怎么说呢!如你想的一样,他在长达五十多年的统治生涯里,与匈奴打了四十年。这数十年里,消耗了汉朝大量的人力物力,人口也减少一半。国家也几乎一无所有了,好在他在去世的上一年,他终于清醒了,便下了罪己诏反省自己好大喜功。”
“哼!真是好大喜功!比起嬴政来,差的远了。”
赵敏哼哼唧唧,很是不满。这是典型的皇帝不及太监急。
朱樉道:“也不能一概而论,功是功,过是过。至少他一举解决了汉朝北方的边境问题,他打到了草原深处,致使左匈奴西迁,右匈奴投降,让汉人再次获得巨大的胜利。”
“报!”
“大王,骑兵第一卫指挥使董飞前来迎接王驾。”
朱樉讲述的龙山传奇便不得不就此终止。
其实朱樉还想继续,汉武帝四十年后的故事,以及大宋应对党项一族的崛起更有看头。
“末将董飞迎接来迟,请大王恕罪。”
“起来吧!通知下去,全军向着萧关前进。”
驻守在故朝那城遗址上的五万骑兵,在朱樉的命令下达后。全军拔营,向着北地前行。
“后来呢!”
见朱樉还有表现的欲望,赵敏便自然要满足朱樉。
朱樉道:“不说了,过萧关去固原城。”
朱樉一舞马鞭,马儿吃疼奋力奔跑。
朱樉去固原,朱元璋则是到了西安城。
皇帝的仪仗摆开,西安百姓从城外到城内跪了一片。
坐在马车上的朱元璋,透过马车上的窗户看到西安的面貌后,询问身边的太子朱标。
“西安人口竟然如此之多?”
是的,西安很是拥挤。在能通过四驾马车的宽阔道路上依然很挤。
“回父皇,西安城登记在册的人口有八十七万。”
多少?
朱元璋一听本能的质疑起来!他真是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
“嗯!父皇西安人口的确有八十七万之多。”
听到朱标确认的数字,朱元璋微微一叹。
“两年多的时间里,老二不仅让西北的粮食自给自足,税赋提升了五倍,更是让人口翻了十倍。”
这话听在朱标耳里,却是刺耳。
很明显,朱樉的无法无天得到了朱元璋最大的认可。
在朱标想来,要是二弟是老大。恐怕,他的太子之位将稳如泰山吧!
而自己,真像二弟说的一样不堪吗?
朱标觉得不是!
他并不是要抑武重文,他只是想让大明能再有二十年时间休养生息。
毕竟开疆扩土,也是需要本钱的。大明,还没有积攒起来足够的底蕴。
“太子,你在想什么?”
朱元璋见朱标愣神,不由开口询问起来。
朱标想了想,还是实话实说。毕竟好孩子很难撒谎。
“二弟临走时,让儿臣提升匠户的待遇,并重视匠户卫研制出的火器。二弟说,将来的战争将是火器的战争,刀枪剑戟都将成为历史。”
朱元璋问道:“你是不是没有答应?”
朱标点头:“匠户制度是我朝精英们所制定,岂能因为二弟一人之言改变。”
“糊涂。”
朱元璋听后不由怒骂一声。
随后,朱元璋觉得自己的话有些重,便苦口婆心的教育起朱标。
“你二弟说的不错,匠户们创造生产为大明付出无数汗水,却没有得到一个公平的待遇。标儿你作为太子,可不能继续按照如今的制度继续下去。如何提高匠户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