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凌云霄等人,裴承毅发现了这些军长身上的变化。
最春风得意的当属77军军长凌云霄少将。虽然凌云霄先后在半岛战争与日本战争期间犯下小错误,错过了到手的晋升机会,至今仍然是陆军少将,但是77军在两场大规模地区战争中的表现可圈可点,俨然成了陆军头号王牌军。凌云霄的地位自然是水涨船高,加上他与项铤辉、裴承毅的特殊关系,在陆军中的地位超过了许多比他大10岁以上的将军,成为共和国陆军的头号战将。
与凌云霄这个数年前还默默无闻的将军一样,77军也从无到有的成了陆军王牌军。
作为共和国陆军的第一支快速反应轻型装甲部队,77军在半岛战争后接受改革,摇身一变成为了共和国的第一支数字信息化轻型装甲部队,赶在日本战争爆发之前完成整编与训练工作,赢得了参战机会。虽然在攻打琉球岛的作战行动中,77军的表现不如几支空降旅,但是77军的数字信息化建设在实战中得到验证,表现不佳与改革方向无关。因为没有配备新型装甲战车,所以77军在攻坚战中的表现反而不如空降兵。因为具备实时战术通信能力,所以77军在协同作战中的表现远超空降兵。这场战争既证明了数字信息化在多兵种协同作战中的重要性,也证明了新式装备的重要性。日本战争之后,77军首先更换主战装备,不但配备了由空降战车发展而来的轻型装甲战车,还配备了专门为装甲部队开发研制的新型坦克,要声一变成为了数字信息装甲部队。
这个变化看上去并不明显,主要是新式装备并不像想像的那么庞大。
db-30a型电动步兵战车的原形.就是空降部队的kz-24型电动空降战车,两种战车的底盘完一样,只是db-30a采用了新的液压悬挂系统、总功率达到750千瓦的4台超导电动机、12级复合蓄电池(电磁炮使用的仍然是16级复合蓄电池)、具有360度防卫能力的主动防御系统、以及更厚的高强度合金装甲,车的战斗重量也由kz-24的16吨增加到22吨,在轻载(只携带三分之一弹药,不携带外挂装甲,重18吨)的情况下,能够由y-14c一次空运2辆。与kz-24相比,db-30a的最大特点就是增强了自持能力,具有更好的越野机动性能与更好的装甲防护性能。如果说kz-24使空降兵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装甲力量,那么db-30a就让快速反应部队成为了真正的装甲部队。
相对而言,dz-31a电动主战坦克的重要性远不如db-30a。
不是说,dz-31a不先进,而是在77军这样的“.战略反应部队”中,坦克的意义本身就没有步兵战车明显。
dz-31a是共和国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电动主战坦克,不但采用了电动动力系统,还采用了电磁炮,除了用于自卫的同轴机枪之外,就连之前用做摆设的高射机枪都变成了一门小口径速射电磁炮。作为一种重只有29吨的“轻型坦克”,dz-31a配备的60毫米轨道电磁炮的炮口动能比步兵战车上的轨道电磁炮提高了8倍,发射新式合金穿甲弹时的炮口初速为每秒2400米,2000米、4000米与5500米处的最大穿甲能力分别为2200毫米、1700毫米与1200毫米,即便在6000米的距离上,仍然能够轻而易举的击穿如同“豹3”、a3与“勒克莱尔3”这些在2015年前服役的第四代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即便面对美国的a2、德国的“豹4”等“第五代主战坦克”(与共和国的dz-21主战坦克属于同一代,在2020年之后陆续服役,只是采用传统动力系统,没有采用电动动力系统),也能在5000米以内击穿其正面装甲。
与强大的火力相匹配的是强大的防护能力。作为“.主战坦克”,dz-31a的防护能力不但远远超过了kz-24与db-30a,还超过了任何一种主战坦克。与db-30a相比,dz-31a多出7吨重量,除了大约750千克用来加强动力系统、250千克用来加强火力系统之外,其余6000千克都用在了防护系统上。dz-31a的正面装甲的相对厚度(对抗穿甲弹时等同的均质轧制装甲钢板的厚度)为2400毫米,侧面与顶部装甲的相对厚度为1200毫米,后部装甲的相对厚度为600毫米。这样的防护能力有多强呢?以德国莱因特种金属有限公司开发的140毫米坦克炮为例,钨合金脱壳穿甲弹在2000米处的穿甲能力仅为850毫米、贫铀合金脱壳穿甲弹为1000毫米、特种合金穿甲弹为1200毫米。因为穿甲能力是按照50%的穿透概率计算的,所以140毫米坦克炮最多只能从侧面摧毁dz-31a,而且交战距离必须在2000米以内。
坦克的三大主要性能中,最容易忽视、却又最重要.的是机动性能。dz-31a在披挂的情况下(防护能力提升50%以上)的战斗重量也只有33吨,不但能够利用现有的所有交通基础设施进行战术机动,还能用y-14c之类的战术运输机进行空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