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订战役计划的时候。裴承毅立足于快打与狠打。
调遣38军参战,当面向元首解释攻打博帕尔的重要性,都是为了尽快发起攻打博帕尔的作战行动,不让印军有足够的时间加强博帕尔的防御。
可以说,印军入侵尼泊尔的时候,裴承毅就知道,必须快速攻占博帕尔。
为此,裴承毅还与袁晨皓做了一次简单的兵棋推演。不同的是,这次扮演杜奇威的不是袁晨皓,而是裴承毅。推演结果坚定了裴承毅的想法,如果不能快速攻占博帕尔,攻打博帕尔的意义将大打折扣。
从整场战争的高度来看,攻打博帕尔,不是因为博帕尔有多重要,而是占领博帕尔能够大大缩短战争时间。也就是说,博帕尔只是起点,不是终点。如果不能在占领博帕尔之后迅速向西推进,扫荡纳尔莫达河北岸地区,将印度本土拦腰斩断,那么攻打博帕尔只是战役级别的进攻行动,起不到战略效果。要想达到战略效果。就不能在博帕尔投入太多兵力,必须留下充足的作战部队,在占领博帕尔之后发起大纵深战略进攻。要想用最少的兵力占领博帕尔,唯一的办法就是赶在印军加强博帕尔的防御之前占领博帕尔,也就得以最快的速度发起进攻。
可以说,整个战术思路很清晰,也很简单明了。
具体实施起来却没有这么轻松。
第381装甲旅攻占埃达沃之后,裴承毅就命令空军面轰炸博帕尔,而且明确要求要不间断的轰炸博帕尔,不给博帕尔守军喘息机会。为此,不但战术航空兵面出动,连战略航空兵都参加了战斗。虽然持续不断的轰炸不大可能摧毁印军的防御阵地,但是能够给印军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让印军得不到休息,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军人也是人,精神得不到放松,迟早会垮掉。
空军力以赴,陆航也没闲着。
从28日夜间开始,陆航就开始重点打击博帕尔驻军的装甲力量。进入29日,陆航调整了轰炸行动,开始重点轰炸印军阵地上的永备防御工事。虽然受战机作战半径、载弹能力等因素限制,陆航的轰炸力度比不上空军,但是在打击重点目标的时候,专门用来执行低空打击任务的d-26b比任何一种战术战斗机都要强大。为了提高打击效率,陆航甚至出动了为数不多的几架远程无人侦察机,专门为攻击机群指引目标。
持续1整天的轰炸收到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38军主力部队从埃达沃南下的时候,基本上没有遭遇抵抗。
地面部队攻打博帕尔之前。裴承毅让作战参谋统计了轰炸结果,与军情局提供的印军防御部署情况对比,确定摧毁了多少目标,还有多少目标需要摧毁,然后把需要摧毁的目标坐标发给远程炮兵,在炮火准备阶段予以打击。
虽然在大部分参谋看来,总指挥没有半点压力,仿佛拿下博帕尔只是举手之劳,但是裴承毅一直在担心一个问题,那就是博帕尔的防御强度到底有多大。
埃达沃的战斗证明,印军已经掌握了修建防御阵地的最佳方法。
既然在埃达沃构筑了坚固的防御阵地,印军没有理由不在博帕尔构筑同样的防御阵地。
最重要的是,博帕尔不是埃达沃!
作为中央邦首府,博帕尔是一座人口超过500万的超大城市(按照国际标准,人口超过300万的城市都是超大城市),因为地处纳尔莫达河北岸平原地带,所以博帕尔的市区面积比人口多出一倍多的加尔各答还要大的多(加尔各答位于恒河河口,受河口三角洲的地理条件影响,市区面积并不是很大),达到了2000平方千米。如果将周边几个中小卫星城市算进去,博帕尔的总人口接近万。市区面积超过3000平方千米,印军防御范围超过5000平方千米。
攻打这么大块地方绝非易事。
更重要的是,裴承毅不可能用攻打埃达沃的方法攻打博帕尔,也就是说,不能在博帕尔使用特种炸弹,至少不能在市区内使用特种炸弹。
加尔各答的风波还没平息,再在博帕尔惹上麻烦,承担责任的肯定不是唐应龙。
有的时候,裴承毅也不得不佩服敌人的智慧。
除了10多个印军师之外,“守卫”博帕尔的还有包括几名自由记者在内的国际记者团。
根据军情局提供的情报,这些记者是受印度邀请前往博帕尔的,名义上向世界报道印军将誓死守卫博帕尔,实际上则是用来对付共和国的特种炸弹。别说在炸死记者,只要特种炸弹落在博帕尔,共和国就将吃不了兜着走。
虽然项铤辉没有格外叮嘱,但是裴承毅知道,绝不能在博帕尔使用特种炸弹。
不用特种炸弹,要想攻占5000平方千米的印军防御阵地,就算再投入几个军,也需要花上好几天。
毫无疑问,印军要的就是争取到这几天时间。
29日夜间,38军刚刚发起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