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傍晚,平静了1天的南方战场上再次热闹了起来。
随着以军第7装甲师绕过舍赫巴。向东北方向挺进,在大马士革省西南上空盘旋的1架大型无人侦察机立即通过激光通信系统将拍摄下来的图像发给了东面数百千米外的1架战略侦察机,随后这架侦察机就通过位于背部的定向通信系统,将信息发给了位于地球同步轨道上的1颗通信卫星,最终由这颗卫星把信息发送到瓜达尔港的联合司令部。虽然信息的传递距离超过5000千米,但是所用时间不到1秒钟。利用性能强大的计算机,联合司令部的战术指挥中心能够将战场情况同步显示在虚拟的三维电子沙盘上,让包括裴承毅在内的指挥官准确及时的了解战场情况。
与以往一样,大致询问了情况之后,裴承毅就把具体工作交给了手下的参谋。
作为参谋出身的司令官,裴承毅非常清楚参谋在指挥作战时的心态。说得简单点,只有得到指挥官的绝对信任,参谋才会为指挥官卖命。当年指挥半岛战争的时候,裴承毅就很讨厌那些军阶比他高的将军对他指手画脚。
因为晚上的战斗将关系到整个南方战线,甚至整场战争的走向,所以裴承毅没有离开战术指挥中心。
战场时间21点过(仍然以巴格达时间为准,相当于瓜达尔港这边23点过),无人侦察机发来了一段非常清晰的录象。以军第7装甲旅已经到达了苏韦达省与大马士革省交界处的一处绿洲。不得不承认,以军的行动速度非常快,大约150千米的距离,第7装甲旅只花了不到3个小时。要知道。这是野外行军,而不是在公路上行军。就算沙漠地势平坦,让装甲部队可以像在低等级公路上那样行军,能在3个小时内跑出150千米,也算得上是能力出众了。让裴承毅略感惊讶的是,另外2个以军旅也以同样的速度到达了进攻集结地点,行军速度不比第7装甲旅慢多少。
这2支部队就是第118装甲旅与第5步兵旅。
第118装甲旅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只是该旅在之前的多次战争中的表现并不突出。特别是在2008年的那次打击黎巴嫩真主党的战争中,第118装甲旅的一名士兵竟然落入了敌人手中,搞得以色列当局很没面子。受此影响,在20年代末的那次改编中,第118旅被取消了主力番号,成为了预备役部队。直到2038年底,也就是叙以战争后,以色列国防军开始扩编,第118旅才获得主力番号,成为了第118装甲旅。虽然获得了主力番号,但是第118装甲旅仍然比不上第7装甲旅。拿主战装备来说,第7装甲旅的主战坦克是与克莱斯勒联合研制的“梅卡瓦7”型主战坦克,实际上就是以色列版本的2a1,而且是战斗重超过了50吨,更加重视防护能力的主战坦克,第118旅的主战坦克则是以色列自行研制的“梅卡瓦6”型主战坦克,性能最多与4的后期改进型号相当,除了观瞄系统之外,其他性能都远远比不上“梅卡瓦7”型主战坦克。
与第118装甲旅相比,第5步兵旅更有来头。
事实上。第5步兵旅一直是以军的王牌部队。与第7装甲旅相比,最大的差别就是“步兵”与“装甲”。因为在叙以战争之后,受到的安威胁更加严重,以色列国防军采用了类似于美军的编制体系,即将地面部队分为“重型部队”与“轻型部队”,而步兵旅与装甲旅都是重型部队,所以第5步兵旅在具体编制上为2个装甲营加4个步兵营,而第7装甲旅为3个装甲营加3个步兵营,论主战装备,前者仅比后者少了大约60辆主战坦克,却多出了大约80辆步兵战车。
由此可见,第5步兵旅的战斗力不比第7装甲旅差多少。
如果不是在相对开阔的沙漠地区,而是在更加重视步坦协同作战的地方,比如贝卡谷地,第5步兵旅的战斗力甚至在第7装甲旅之上。事实上,在战争爆发前,第5步兵旅的主要任务就是面向黎巴嫩,随时准备北上围歼黎巴嫩真主党(贝卡谷地就在黎巴嫩境内,而且黎巴嫩境多山,地形崎岖复杂,适合步兵作战)。
3个以军旅。绝对不容小觑。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这3个旅的总兵力在21000人到22000人之间,战斗人员在14000人到15000人之间。若按战斗人员计算,相当于共和国陆军的2个战斗单位。
与之相比,苏劲辉放在前面的只有第九战斗单位的战斗旅。
让裴承毅有点不能理解的是,苏劲辉仍然把第二战斗单位留在大马士革,只是让第九战斗单位的支援旅向东靠了一点。也就是说,苏劲辉似乎不愿意让罗少鹏上场,打算把部立功的机会都留给傅卫民。当然,这只是恶意的猜测,裴承毅相信苏劲辉是一个有分寸的指挥官。
需要裴承毅关注的,还不仅仅是3支以军主力部队。
在以军进入攻击集结点的时候,美军的第1陆战师已经到达苏韦达。虽然盘踞在这座城市里的10000多名叙军官兵表现得无比英勇,始终没有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