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显得无动于衷。但是听了几个小时后,焦魃山已经把局势摸得一清二楚。
作为国家二号领导人,焦魃山首先得佩服裴承毅的策划能力。虽然几个小时下来,裴承毅更像是个局外人,很多人都会将发生的事情与袁晨皓联系起来、与刘晓宾联系起来,却不会有多少人认为与裴承毅有关,但是这种在他国策划军事政变,而且是以引发世界大战为目的的军事政变,必须得到元首首肯。袁晨皓与刘晓宾在中央政府混迹多年,不可能不知道其中的厉害关系,也就不可能擅自采取行动。焦魃山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次行动不但得到了裴承毅的首肯,甚至是由裴承毅一手策划。要知道,当年王元庆就亲自操刀,策划了针对日本与印度的战争。焦魃山与裴承毅认识多年,也算对裴承毅有所了解。在他看来,以裴承毅的能力与为人,肯定不会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别人。
问题是,裴承毅为什么要在这件事情上瞒着其他领导人?
会议开始后,焦魃山就在考虑这个问题,也在观察雍玉刚等人的神色。看得出来。国务院总理也被蒙在鼓中,在此之前并不知情。
不让雍玉刚参与进来,还算有情可原。
不管怎么说,雍玉刚是负责外交工作的总理,前一段时间一直忙于外交周旋,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外,而且频繁与他国领导人接触。暂且不说策划这次军事政变花了多少时间,以雍玉刚所处的情况,也不应该知道得太多,毕竟言多有失,即便为了保密,也应该让雍玉刚尽量回避。
真正让焦魃山想不通的,还是裴承毅为什么要瞒着他。
虽然共和国的政治体制与美国有很大的区别,国家副元首并非摆设,而是有很大的实权,往往是某个大方向的负责人,比如王元庆当年就负责共和国中央政府日常工作、颜靖宇负责内政工作,裴承毅还是副元首的时候则负责安事务。但是从王元庆开始,副元首就很少参加对外活动,更少有机会出国访问。更重要的是,共和国的国家副元首与美国副总统具有同样的头号使命,即在国家最高领导人遭遇不测的情况下,肩负起领导国家的重任,因此有必要参与重大事务。事实上,自从王元庆在赵润东手下当二号领导人开始,副元首就是中央决策层中不可否缺的成员。即便顾卫民与颜靖宇多有不和,也很少将颜靖宇挡在重大决策之外。
不得不说。焦魃山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按照焦魃山的理解,裴承毅没有让他参与这次行动的决策工作,原因只有一个,即担心他提出反对意见。
事实上,在是战是和的问题上,焦魃山的态度一直比较暧昧。
与裴承毅组成搭档的时候,焦魃山就在对外问题上持不同意见。当然,这种相反的态度在换届选举中非常常见,毕竟需要一个态度强硬的领导人去稳住军火集团,同样需要一个态度温和的领导人去稳住那些不希望爆发战争的利益集团。正是如此,焦魃山的这种政治倾向并未在两人宣誓就任之前显现出来。随着两人在7月底宣誓就职,两人间的矛盾才逐渐浮上水面。
严格说来,焦魃山不是反对备战,而是认为应该更加小心谨慎一些。
直到8月底,在一次民间团体活动上偶然碰见王元庆,并且与王元庆深入交换了意见之后,焦魃山的态度才有所转变。正是在这个时候,焦魃山才意识到,裴承毅能够由戎马军人转变为政治家,主要支持者不是项铤辉、李存勋与颜靖宇,而是王元庆。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王元庆在20年前的安排,即以参加物理实验中心的工作为名,让裴承毅成为“炎黄计划”的参与者,别说成为国家头号领导人,能否从政都是个问题。
焦魃山可以怀疑任何人,却绝对不会怀疑王元庆。
问题是,这并不表示裴承毅会因此改变他的行事风格。
按照焦魃山的估计,刚刚发生的事情,也就是哈萨克斯坦的军事政变肯定不是在一夜之间形成的,各项准备至少需要好几个月,加上前期策划,没有四到五个月,肯定成不了大事。也就是说,裴承毅在就职后不久就开始策划此次行动。果真如此的话,焦魃山还得佩服裴承毅的心机。要知道,在此之前的几个月里,包括焦魃山在内的众多高层中,没有一个人知道裴承毅在策划如此重大的行动。别的不说,焦魃山跟随王元庆近20年,又在国务院工作了20年,也算是阅人无数了,能够与裴承毅搭档出任国家最高领导人,足以证明焦魃山的能力,而他也看不穿裴承毅的心思,足以说明裴承毅绝对不是常人熟悉的铁血军人,而是一个颇有城府的政客。
如此城府,也难怪会得到王元庆的器重了。
当然,这只是焦魃山在此之前的想法。虽然在前几个小时里面,焦魃山一直没有发表意见。甚至没有多说一句空话,但是冷眼旁观反而让他明白了过来,想通了裴承毅将他挡在决策圈之外的原因。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原因,那就了留下后手。几个小时的讨论下来,表现得最积极的不是裴承毅,而是袁晨皓。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