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从战术创新的角度考虑。这场发生在2058年1月5日夜间到6日下午,被称为“马尔代夫海战”的海上战役至少有…重大意义:一是航空兵主宰胜负的时代已经结束,“多兵种方位协同打击”的海战时代正在到来;二是海战不再是战舰与舰队的战斗,而是各种战争力量的表演舞台;三是衡量海战攻击强度的主要指标不再是火力、即弹药投送能力,而是能量、即攻击与防御的能量总量。
受此影响,“马尔代夫海战”将海洋战争带入了能量时代。
当然,具体战术实施上,这场海战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1月4日,共和国海军调兵遣将的时候,美国海军也在积极行动,其第六舰队正在南大西洋上以70节的最快速度向好望角前进,刚刚成立的第三舰队则从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出发,在塔斯马尼亚岛北面的巴斯海峡与一支规模庞大的运输船队会合之后,同样以70节的速度向西航行,并且在当天晚上就进入了印度洋。
从舰队调动时间来看,美国海军在共和国海军之前就做出了战略调整。
也就是说,首先在印度洋方向上做文章的是美国海军,而不是共和国海军。虽然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因为缺乏海洋监视卫星,只能依靠零星分部在南大西洋与西南太平洋上的间谍船与攻击潜艇搜集情报,共和国海军很难掌握美国舰队的具体行踪。也就不可能根据第六舰队与第三舰队的部署调动来做出反应,所以可以大致断定,共和国海军增兵印度洋的战略决策与美国海军的调动几乎没有关系,但是从战略局面来看,裴承毅不可能看不出印度洋战场的重要性,也就应该料到杜奇威会增兵印度洋,因此在1月4日让海军增兵印度洋,也可看成是对美国海军威胁的一种机能性反应。
问题是,美国海军在这个时候才增兵印度洋,又有多少意义呢?
从时间上推算,如果共和国海军的南海舰队在进入印度洋之后,立即转向西行,即便保持40节左右的巡航速度,也能在5日上午到达东京九度海岭以西海域,即到达可以攻击迪戈加西亚的海域,而在北面活动的印度洋舰队只要在4日夜间22点之前转向南下,就能在5日中午12点之前到达马尔代夫群岛东部海域,即进入攻击迪戈加西亚的范围,协助南海舰队作战。因为印度洋舰队最快能在4日入夜之后完成补给,而且在亚丁湾活动的第四舰队与赶去会合的第八舰队均没有北上,所以印度洋舰队肯定能在4日22点之前南下,也就有能力与南海舰队协同作战。
两支舰队一同出动,迪戈加西亚肯定会遭到毁灭性打击。
更重要的是,就算美国海军无法掌握印度洋舰队与南海舰队的具体行踪,美国情报机构也会监视共和国海军舰载航空兵的调度情况,得知共和国海军用重型制空战斗机取代了多用途战斗机。众所周知,重型制空战斗机实际上也是多用途战斗机。只是其主要任务是舰队防空。也就是说,在执行打击任务的时候,重型制空战斗机拥有更远的航程,以及更大的载弹量,除了在某些情况下缺乏单独作战能力之外,其他方面都超过了多用途战斗机,特别是在攻击固定目标的时候,重型制空战斗机更具威胁。
综合这些信息,美国海军有百分之百的理由相信,对手的首要目标就是迪戈加西亚。
也就是说,美国海军首先就得守住迪戈加西亚,至少得确保迪戈加西亚不会遭到毁灭性打击。
毋庸置疑,第四舰队与第八舰队会合之后,肯定会从亚丁湾速南下,争取赶在对手发起攻击之前到达迪戈加西亚西部海域。只有这样,才能出动舰载战斗机,加强迪戈加西亚的防空力量。
问题是,被动防御的效果非常有限。
更重要的是,美军舰队指挥官必须考虑另外一种可能,即对手以攻击迪戈加西亚的方式迫使美军舰队前往迪戈加西亚,而对手的真实目的却是打击美军舰队。事实上。这种可能性更大一些,毕竟夺取制海权的关键不是摧毁对方的海军基地,而是消灭对方的舰队。换个角度看,如果能够一举消灭印度洋上的美军舰队,摧毁迪戈加西亚将是易如反掌的事情,甚至不需要动用舰队,出动几艘炮艇就足够了。
受此影响,美军舰队不但要隐蔽航行,还得请求支援。
这也正是第六舰队速赶往印度洋的关键目的。问题是,从时间上推算,拥有3艘航母的第六舰队最快也只能在6日凌晨到达迪戈加西亚南面大约1500千米处,也就是进入掩护迪戈加西亚的海域。如此一来,第四舰队与第八舰队要想避免“单独作战”,就得主动向南转移,即主动靠近第六舰队。也就是说,第四舰队与第八舰队在到达塞舌尔群岛以东海域的时候,就得转向南下,避免过早与共和国舰队接触。在此情况下,美国海军几乎没有办法掩护迪戈加西亚,即只能牺牲迪戈加西亚。
这时候,也许有人会认为,第三舰队将提前到达。
从理论上讲,第三舰队确实能够赶在5日夜间到达迪戈加西亚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