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人类进入农耕时代。非洲就成了边缘地带;特别是在工业**之后,随着世界中心转移到大西洋两岸,非洲更成了世界的角落;即便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之前,非洲的地位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大战期间,这片原本荒凉的大陆却成了两个超级大国争夺的焦点。
从事后的角度来看,非洲战场的重要性丝毫不在太平洋战场之下。问题是,在大战的前两年,交战双方都没有足够的认识,或者说没有足够的能力在非洲大陆开辟一条新的主要战线。
在2060年之前,非洲战场实际上是几个次要战场的总称。
大战爆发后不久,苏丹就以集约集团成员国的身份参战,并且联合同为集团成员国的肯尼亚,以东部非洲联盟组织的名义协助埃塞俄比亚出兵攻打厄立特里亚,从此引发了被称为“非洲之角战争”的东非战争。如果从伤亡与损失来看,这场发生在非洲屋脊、世界上最贫困地区的战争,绝对算得上是最为残酷的战争。在交战的1年多内,参战的6个国家(苏丹、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厄立特里亚与吉布提)总共死亡750万人,而这6个国家的人口总数还不到2亿,也就是说,这6个国家平均每26个人中就有1个战死,而大战期间其他参战国的死亡率还不到百分之一。除了巨大的死亡率之外。残酷的战争手段也让这场战争备受指责。根据战后调查,在死亡的750万人中,仅有50万军人,其余700万均是无辜平民,而绝大部分无辜平民是在交战双方奉行的民族灭绝政策中被砍掉头颅,部分甚至被残忍肢解。正是如此,有人将东非战争称为“砍刀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场极端残忍的野蛮战争。
与东非战争同时打响的,还有“西非战争”,即尼日利亚与喀麦隆的战争。
虽然都是西非国家,但是尼日利亚与喀麦隆并不友好。早在20世纪90年代,这两个几内亚湾沿岸国家就因为近海石油开采发生过军事冲突。进入21世纪,喀麦隆在美国的暗中支持下,拉拢该地区的其他几个国家,即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圣多美与普林西比等国成立了“西部非洲联盟”,共同对付尼日利亚。相应的,尼日利亚也不甘示弱的与共和国合作,拉拢刚果民主共和国来对抗西非联盟。
20年代末,随着在尼日利亚与喀麦隆交界的曼达拉山地区发现了非洲大陆上最大的稀有金属矿藏,这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尖锐,而超级大国在西非地区冲突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客观的讲,这座几乎被曼达拉山盖住的稀有金属矿藏足以给1亿5000万尼日利亚人、与6500万喀麦隆人带来难以估量的物质财富,让2亿多人过上富足生活。根据保守估计,这座非洲第一、球第三的稀有金属矿藏能够以每年2500万吨的速度开采200年,如果以2030年的国际稀有金属矿交易价格计算,这个产量能让2亿1500万尼日利亚人与喀麦隆人每年获得5000美元或者2万元人民币的纯收入。可以说,只要能够合理解决矿藏的分配问题。尼日利亚与喀麦隆都能迅速进入富裕国家行列,甚至连紧邻矿区的乍得也能从中获益。
关键就在分配上。
按照喀麦隆的说法,两国边界以曼达拉山脊线为准,所以应该平均分配开采权,即以限额的方式分配开采量,两国各占一半。尼日利亚的态度则截然相反,即曼达拉山的大部分都在尼日利亚境内,应该按照山体的分布情况来确认开采权,所以尼日利亚应该获得大约九成的开采份额。很明显,双方的分歧非常严重,即便西非联盟与非洲联盟先后出面调解,也未能形成一份让两国都能接受的协议。
2031年初,在调解无果的情况下,尼日利亚出兵攻入喀麦隆,第一次西非战争爆发。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非常残忍的战争,甚至被很多人认为是非洲历史上最残忍的战争。
战争初期,尼日利亚凭借更加庞大的军队,占据了主动地位,一露将战线推进到拉格多水库附近,即占领了喀麦隆最北面的极北省部。以及大半个北部省。但是尼日利亚军队的战斗力远不如喀麦隆军队,加上出境作战,在取得有限胜利之后,尼日利亚当局主动放弃了进攻。结果可想而知,随着美国的军事援助在2031年下半年陆续到达,战局很快发生逆转,喀麦隆军队在美**事顾问的帮助下(有证据表明,美国的特种部队参与了喀麦隆军队的反击行动,并且深入尼日利亚,狙杀了尼日利亚的博亚拉陆军上将),不但迅速收复了失地,还将战线推进到了尼日利亚境内,并且在2032年3月底控制了整个曼达拉山。受战败影响,尼日利亚政局发生剧烈动荡,温和派总统在2032年4月底遭到弹劾,得到军队力支持的强硬派总统卢西尼上台,并且在就任的第三天就飞往北京,向共和国求援。得到共和国的力援助之后,尼日利亚军队在该年下半年发起反击,最终在年底将战线推进到喀麦隆境内,并且控制了整个曼达拉山。按照共和**事顾问的要求(事实上,共和国也派遣特种部队参与了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