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坪村,杨华忠家的堂屋里,谭氏正跟杨若晴这数落大白和小黑。
桌上原本擦拭得光亮可鉴,可此刻却布满了星星点点的水珠。
竟然都是谭氏的唾沫星子,这太可怕了!
“大白那个鬼东西压根就没回来,捎信去了,他亲爹老子的三十六寿辰他竟然都不回来,白眼狼,我都不想提他,真是白疼了一场,糟蹋我这个嘎婆的钱,当初还不如喂狗!“
谭氏骂完大白又开始数落小黑。
“小黑倒是屁颠颠的跑回来了,依我看啊,他也不是因为孝道才跑回来,纯粹就是惦记着那一口吃的。“
“桌上都是他的份儿,嘴里包不下还非得往嘴里强塞,一手拿筷子一手抓勺子,鱼碗里起肉碗里下,汤汤水水的就往自个碗里倒,桌边脏了一大片,梅儿他们叫他别搞那副样子他还不听,吃到最后被一根鱼刺卡住了,扼着脖子在那翻白眼,吐了一地,臭得要死!哪里像一个十四岁的念书人?压根就是一只饕鬄!“
杨若晴忍着笑纠正谭氏:“他们兄弟是除夕夜的生日,马上就十五周岁了。“
谭氏怔了下,忿忿摇头:“那就是一头十五岁的饕鬄了,吃啥啥不够,那肚皮就跟一口无底洞似的,你姑姑早晚被他吃空,真是一点儿都不懂事啊,兄弟两个都是来讨债的冤家哟,哎!“
谭氏气得肝肠寸断,说得口干舌燥。
“奶,你喝口茶润润嗓子。“杨若晴这个捧哏的立马说。
谭氏端起茶碗喝了几口,确实舒服多了。
“哎,有时候我真是想不通啊,咱老杨家这么好,各房都兴旺发达人丁昌盛,为啥从咱老杨家嫁出去的你姑姑却过得那么闹心呢?她的命,咋这么苦?前面十五六年把一辈子的福气给耗没了吗?“
对于这个问题,杨若晴不想回答。
若是让她回答,答案就摆在那里,这不是命苦不苦的事儿,除非天灾人祸,走在路上地陷了,过桥桥断,摔一跤就把脑袋给摔出去,咳嗽两声就是肺痨……这些可以推到命苦上面去。
但杨华梅这种情况根本就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
也不想想当初大白和小黑还是婴幼儿的时候,杨华梅是咋样溺爱他们的。
俩孩子各种坏习惯,她都无条件容忍。
当大白第一回说出那种斤斤计较的小量气话的时候,杨华梅就该纠正,就该告诫他做人要大气。
可她当时怎么做的呢?
她把那些自私的话当做大白聪明过人的证据,逢人就一脸兴奋的转述。
别人也犯不着为了几句话去得罪杨华梅,嘴上都笑着敷衍'呀,这孩子可真聪明啊,这话都会说’‘呀,这孩子别看年纪小,心思还真不浅哦……’
别人嘴上这么说,其实转身就暗暗摇头,打小就那么自私,长大了还得了?
至于小黑,也好不到哪去。
不管是买啥还是吃啥,两兄弟开口第一句话肯定是'为啥哥哥能买?''为啥弟弟能吃?''为啥哥哥有两个?''为啥弟弟比我多?'
总而言之,两兄弟就是在这样的氛围和引导下长大的,两棵歪脖子小树一天天长大,杨华梅,乃至整个老王家的人就是那些不负责任的园丁,从不去矫正,以至于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定型了,他们开始自食恶果了,想要强行扭正都扭不过来,怪谁?还有脸怪老天爷怪自己命苦么?
活该哟!
“梅儿那是自己作孽,怨不得别人,早些年咱不晓得提醒过她多少遍,她听不进去不说,还恼怒上咱了,说咱是看不惯她家两个儿子,如今怪谁?“
坐在门槛上的杨华忠忍不住扭头跟谭氏这说。
换做从前杨华忠要是敢在谭氏面前这么'诋毁'她的两个外孙,'抨击'杨华梅的育儿方式,谭氏估计早就掀桌子了,然后一蹦三尺高了。
但这会子,她只是平静的坐在桌边,目光直勾勾望着杨华忠。
待到杨华忠气呼呼说完,谭氏只是叹气,“人都说养儿防老,我看她的两个儿子都养废掉咯!“
“老三啊,你莫嫌娘啰嗦,娘老了还有你们这些儿子们孝顺,可你妹子将来老了,恐怕要挨罪哦,你是哥哥,到那时候你可千万别见死不救啊……“
换做平时杨华忠心情好,听到这话都会耐着性子宽慰谭氏几句,说几句兄友弟恭,兄妹互助的敞亮话。
但是今日,杨华忠心底被老杨头的破事给堵得心烦意乱,听到谭氏这类似于'临终托孤'的话,莫名就像酒里被划了一根火折子似的,噌地一下就烧起来了。
“哼,娘你千万别急着托付,你也不看看我多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