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都市小说 > 水浒第一大官人 > 第145章 灌钢法
    第145章 灌钢法

    扈三娘看了一会后,也终于明白了过来,朝着李庆怒声道:

    “快点把那匹……那匹流氓臭马给我拉开!”

    李庆为难的道:

    “马儿正做着那种事,哪是人力拉得开的?况且就算拉开了,也肯定会伤着这两匹马的身体。”

    “我不管!快点给我拉开,不然我就要动刀子了!”

    扈三娘却什么都不听,非要李庆去拉开。

    李庆道:“家小青也是匹成年马了,这是它自个找的婆家,正愉悦着呢,如此霸道的强加干涉,又跟那些胡乱指派婚姻的父母有什么区别?”

    扈三娘听后,联想自己的亲生遭遇,这才慢慢的恢复了些冷静,默默的退到了一边去。

    不知过了多久,那两匹马才终于完事、分开,扈三娘这才上前去将那小青牵走,愤愤不平的想要回扈家庄了。

    孟玉楼忙上前劝道:

    “好妹妹,饭都不吃就走,让我情何以堪?走,随我回府,我介绍其他好人儿给认识。”

    孟玉楼一阵好劝,这才让扈三娘转嗔为喜,高高兴兴的一起往府宅走去。

    当李庆回去的路上,路过城寨内的一家铁匠铺时,里面走出了一个饱经风霜的中年汉子来,满脸兴奋的对他道:

    “知寨,几天前跟我说的那‘灌钢法’有些眉目了!”

    这人姓韩,是如今新平寨里最好的铁匠,

    几天前,李庆路过这里时,走进去看了看,发现炼铁炼钢技术竟十分的落后,也不知这位面出现了什么偏差,根本不是水浒原著里北宋时期该有的水准。

    于是李庆便在韩铁匠闲聊时,将另一时空里代表炼钢技艺走向成熟标志的灌钢法跟他简略的说了。

    这“灌钢法”可是华夏古代炼钢技术上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要是按原来的历史,应该早在南北朝的东魏、北齐年间,才会被一个叫綦(qi,二声)毋怀文的人给初步发明了出来。

    华夏民族的智慧向来是顶尖的,最早在春秋晚期就懂得了炼钢,

    不过几百年来,炼钢技术历经了“块炼法”、“百炼钢”和“炒钢法”的发展,仍存在不少的缺陷,

    如炒钢工艺复杂,不容易被掌握,百炼钢则费工费时,效率极低。

    相比之下,灌钢法就优点太多了,可以算是炼钢工艺成熟的标志。

    可惜李庆对这灌钢法知道的也只是模棱两可,所以未能手把手的教会韩铁匠,只是以异想天开的语气,跟他说了自己所知道的。

    韩铁匠那时听了后,并没有半点抵触的情绪,反而大受启发,热请高涨的赤膊上阵,痴迷的反复验证起来。

    其实,古代某项工艺的发展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几代工匠的反复总结经验,这才慢慢的取得突破。

    在这个位面上,灌钢法虽没被人总结出来并推广全国,但许多铁匠其实都会产生过类似想法。

    这韩铁匠就是这样的人,他本来就有心要改进炼钢技术,但有许多个关键点还没想明白,李庆跟他说过的话,恰好就似一把钥匙,瞬间打开大门,豁然开朗。

    当李庆这时听到韩铁匠说灌钢法有了眉目后,顿时大喜,连忙让他带自己去见识见识。

    毕竟李庆只是对灌钢法略知一二而已,具体该怎么弄却不甚了了。

    两人于是一起走进了铁匠房中,

    此时是暮春时节,天气还是有点小冷的。

    但这铁匠房却让李庆热得不行,韩铁匠的几个、女婿正在那赤膊打铁,汗如雨下。

    所谓灌钢法,就是选用品位比较高的铁矿石,冶炼出优质生铁,然后把还是液态的生铁浇注在熟铁上,经过几度熔炼,使铁渗出炭成为钢。

    由于生铁和熟铁“宿”在了一起,所以炼出来的钢也被称为“宿铁”。

    (生铁、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在于含炭量,生铁含炭量超过2%,熟铁低于0.05%,钢则是在0.05%—2%之间,故而灌钢法也能大幅度增加钢的产量。)

    韩铁匠让他的儿子完整的向李庆演示了他研究出来的灌钢法工艺后,又郑重其事的拿出了几把锋利无比的刀来。

    这些刀,都是韩铁匠用宿铁打造的。

    “知寨,请看这把钢刀的威力!”

    韩铁匠拿起了一把钢刀,暴喝一声,然后对着一副铁甲劈砍下去。

    收刀后,李庆上前查看,见韩铁匠这一刀下去,竟瞬间砍断了铁甲二十三札!

    “知寨,看这刀怎样,跟早年所看过的那部残书,描述相差大吗?”

    韩铁匠热切的问道。

    所谓“残书”,就是李庆随口胡诌来的一个借口而已。

    李庆沉思了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