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素此言使楚帝微笑点头,这句评价很是到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形容楚子寒很贴切,在此之前谁都没想到楚子寒会有这样的表现。</p>
但是,楚帝和吴素他们不知道,楚子寒的种种表现皆是张如教他的,如今果然和张如预料的一般,收到了奇效。</p>
楚子寒自己也很感激张如,回楚国的时候他心中还有几分的不确定,现在不仅感激,而且很钦佩张如。</p>
吴素完,楚帝问他:“何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p>
“回陛下,自陛下使殿下理政后殿下事无巨细,皆亲力亲为。凡遇棘手之事亦不枉下决断,宣臣等商议。臣等之言殿下细细思考,然后施校故臣以为殿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p>
楚帝点头:“好一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罢!又问白承:“白卿,你以为子寒如何?”</p>
白承道:“陛下,太子殿下是为子之典范。”</p>
白承没有直接回答楚帝的问题,有意避免。楚帝问他:“哦!何是为子之典范?”</p>
“陛下乃大楚之君,殿下回楚之时带回水车,此车一出百姓皆喜,高呼万岁。殿下带来之水车使大楚百姓归心,臣以为世间之孝莫过于如此,此其一也。陛下风寒其间殿下夜不能寐,终日愁眉不展,心事重重,一怒之下诛杀御医,可见殿下之急。幸陛下福泽深厚,风寒退之,殿下闻之大喜。又担心此风寒隐藏陛下龙体之中,连命御医查看,臣觉为人子莫过于此。”</p>
白承于楚帝之问只字未提,但句句皆是夸赞之意。原以为他有意避开这个敏感的话题,未曾想他竟用“孝道”与“为人之子”这两个方面向楚帝明楚子寒,可谓高明呀!</p>
世人皆言皇室无亲情,楚帝自然也明白。但白承一言使他明白楚子寒不仅仅是大楚的太子,还是他的儿子,为人子者尽孝是本份,但在皇室就显弥足珍贵了。</p>
果然,白承一席话使楚帝面上的笑容消失,看着楚子寒像是在想这什么事情一般。忽然,点零头:“白卿之言,使朕轻松许的。”</p>
此时,楚帝越看楚子寒越喜。</p>
罢!又问上官台:“御史,你以为如何?”</p>
上官台道:“陛下,臣以为太子殿下各方面皆是优秀,上可承祖宗基业,下可任子孙之表率。”</p>
上官台这个回答可谓简单之极,将吴素之言与白承之言合在了一起,谁也不得罪。</p>
楚子寒这时的心里是欢喜的,这三人皆是大楚的中流砥柱,有他们三人支持自己稳如大山,不可动摇。</p>
楚帝点头,看着楚子寒问道:“子寒!”</p>
“儿臣在!”</p>
“你做的不错,父皇很欣慰。父皇有个问题要问你,你如实回答。”</p>
“是!”</p>
“你所为可是有人教你?”</p>
楚子寒心里一惊,自己所为皆心谨慎父皇问何这样问?连道:“回父皇,儿臣在陇国之时曾与陇国丞相张如见过两次,他对儿臣当要以民为本,儿臣觉得他的不错,便向陇帝要了水车图本,以便我大楚之民。”</p>
实话楚子寒是不敢的,堂堂楚国太子居然听他国官员之言,这算什么?搞不好楚帝一生气立马就废了他。但也不能没有,楚帝一国之君,既然问楚子寒必然是发现了什么端倪。</p>
“就这些吗?”</p>
“回父皇,就这些。”</p>
楚帝点头,轻轻嗯了一声,又道:“如此便好。我大楚与陇国虽是盟国,但我国政事绝不由外人插手,这一点你须铭记于心。”</p>
“是,父皇。”</p>
楚子寒心里稍安,楚帝又问:“你觉得我们大楚与陇国的关系应该如何处理?”</p>
“回父皇,儿臣以为当以和为贵。”</p>
“看!”</p>
“如今之陇国已非往日,虽失了司州但却得了广阔的草原。草原之地虽不如司州但可放牛牧马,故陇国战马无忧。而草原战马速度快,耐力强,这是诸国战马不能比的。我大楚战马虽强,但也不能及,儿臣有意从陇国引战马万匹,以装备我大楚骑兵。”</p>
楚帝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