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缅方的请求后,白文选思忖缅军新败,且其国力孱弱,断然不敢阳奉阴违,自是信以为真,当即下令全军停止攻城,并退兵十里,以示诚意。
没想到缅军竟利用这三天时间,动员全城百姓加固城墙,做好了长期坚守的准备。三日后,白文选发现上当,再次挥军攻城,城中百姓害怕明军屠城,纷纷拿起农具木棒登上城墙,协助缅军共同守城。
此时,在距离城墙一里处,早已被缅甸军民挖出了一道隐蔽的壕沟,并在沟内插满了锋利的竹签,上面用茅草遮盖。明军将士抬着扶梯而来,猝不及防一脚踩空,纷纷掉入壕沟之中,死伤者不计其数,原本整齐的攻城方阵,瞬间乱作一团。
城墙上的缅甸军民见此情形,士气不由一振,又重新燃起了死守城池的决心。
白文选见状不得不下令暂时停止进攻,并派人前往附近砍伐树木,用以填平壕沟。当明军跨过壕沟,重新攻至城墙下方,城头上的滚石檑木,夹杂着箭矢,便像雨点般砸了下来。不少正在攀爬扶梯的明军将士被砸得是头破血流,死伤累累。
缅甸军民见明军将士并没有丝毫退缩,仍在络绎不绝地蚁附攻城,于是又拿来叉子,叉住扶梯,几人合力将靠在城墙上的扶梯推倒,依附于扶梯之上的明军将士顿时如下饺子般惨叫着从半空中跌落下去,沉重的扶梯压在身上,非死即伤。
望着城头上密密麻麻的缅甸军民,白文选心里明白,照此情形没有十天半个月根本就无法攻下阿瓦,然而如今自己手中为数不多的精锐已是伤亡惨重,若再这么打下去实在是得不偿失。
念及至此,白文选立即下令道:“鸣金收兵!”
随着撤军的铜锣声响起,那些正在攻城的明军将士如获大赦,争先恐后地从城墙下方退回了本阵。
与此同时,流亡的永历朝廷也终于收到了定国派信使送来的迎驾疏和致廷臣书,其中言道:“前此三十余疏,未知得达否?今此缅王相约,何地交递?而诸公只顾在内安乐,全不关切出险一事,奈何?奈何?”
诸臣听永历帝读罢,皆面露羞愧之色,但事已至此,两国开战,已经彻底翻了脸,在这节骨眼上缅方又岂能轻易放还永历帝。几乎就在前后脚,缅王莽达喇也派来了汉人通事,逼迫永历帝发敕书退兵,永历帝无可奈何,只得写下诏书,交由汉人通事带回。
随着退兵的谕旨再次送达明军大营,白文选不禁陷入了沉默。他踌躇许久,考虑到明军劳师远征,且无粮草接济,无法长期围城,只得顺水推舟,下达了退兵的命令。
临行之前,白文选心有不甘,怅然遥望着前方不远处的阿瓦城,失声恸哭,旋即一咬牙,拨转马头,率军径直撤出了缅甸。
此事暂且按下不表,单说定国驻兵于孟艮,基本断绝了与永历朝廷的联系,只能日夜操练兵马,以图恢复。直到白文选从阿瓦退兵归来,定国方才知道了缅方的真实态度,在经过一番讨论后,二人一致决定要采取更加强硬的军事手段,将永历帝救出险地。
大军开拔在即,为防止逃走的贺九仪部下充当清军向导,引清军来袭,定国遂于九月初五日下令焚毁孟艮大营,然后率军撤营抵达景迈、景线,并在十月初一日,与白文选、张国用、赵得胜等部会师洞乌,准备再次进入缅甸迎驾。
而就在定国与白文选会师后不久,吴三省也历经千难万险抵达了孟艮,两人再度擦肩而过。此时,留守孟艮的唐尧宗正密谋降清,约吴三省同往,吴三省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不动声色地假意答应下来,然后趁唐尧宗不备将其诱至营中斩杀,随即收拢其部,继续在孟定、耿马一带流动作战。
这时候,定国与白文选在洞乌也没有闲着,他们驻马于江边,见沿江停泊着许多船只,于是临时改变了原先偏师入缅的计划,决定全军渡江,共取阿瓦。
白文选对缅甸形势十分熟悉,知道阿瓦城池坚固,很难快速攻破,遂向定国提议兵分两路,一路攻打阿瓦城以吸引缅军的注意,另一路则潜往者梗迎回永历帝。
话音刚落,一旁的靳统武便提出了不同意见:“元帅,我军兵少,分兵恐难以获胜,惟有集中优势兵力攻打阿瓦才有胜算!只要城破,缅王必送圣驾至我军前求和!”
没等靳统武把话说完,白文选忍不住疾呼道:“平阳侯此言差矣!缅甸已心向清廷,即便我军攻破阿瓦,缅王亦不可能轻易交出皇上,而会挟持着皇上继续退往南方。与此相反,若我军佯攻阿瓦,其必无暇他顾,我另一路兵马则可以出其不意前往者梗,救出圣驾,如此才是万全之策!”
定国低头思虑了片刻,虽然知道靳统武的方法可行性很大,但为了谨慎起见,还是决定先集中全部力量攻克阿瓦城,然后再做打算。
计议已定,明军主力于是迅速渡江,直抵瑞羊岳隘。在这里有缅军两万余人据守木城,守卫甚严。定国带着数名亲兵登上高处,仔细观察了一番敌寨的布防情况后,然后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