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吧!教主,这里没戏,‘劳人党’根本谈都不跟我们谈。前天那个特派员,已经放了话,要是神教再继续传教布道,就宣布为非法组织。”
“现在撤,撤到哪里去呢?”
“黔中,黔中道虽然被叫黔中省,然而终究不是省。行政规划极为混乱,土族林立不说,交通也非常不发达,很适合传教。”
“那还不如在南苏州啊……”
崔龙城无奈地叹了口气,本以为是个好机会,实际上也的确发展的不错,“身毒太上道”带着大量资金、人员,进入到了湘西地区。
前期还是不错的,小恩小惠收拢人心,在底层中传播起来,效果还是不错的。短短半年时间,教众就发展到了两三万人。
而且和在南苏州时期不同,崔龙城在这里传教,名头叫“中央太上道”,听上去就完不是一个风味。
可惜,运气着实有点差,先是甘正我入伙王角的造反团伙,然后成立了“湘义军”第二军,湘南和湘西南地区的传教活动,因为战争和权力斗争,已经不是停滞,而是节节败退。
大量“中央太上道”的邪教成员,为了跟着第二军混口饭吃,都想着推独轮车或者抬担架,因为第二军入山作战,一天能派一斤半的米,正规军的士兵,一天也就是两斤的量。
这还不干?
这不干就是猪脑子。
再加上第二军因为也是“湘义军”的正规军,所以“票证”该有的都有,其中士兵们还有特别配发“军用票”,这种“军用票”的特点,就是能够在“劳人党”的指定党产供应社购买军用日常物品。
从脸盆到被褥,从拖鞋到帽子,都是好东西。
王角在解决湘东建设需要的土木工程物资的同时,也为柳璨解决了不少轻工业的“失业潮”问题。
以渌口戍为例,渌口戍是长沙以南地区,整个湘水流域的重要交通要道,行政级别不高,只是跟之前的“安仁军”差不多,但是经济地位非常高。
这里有着整个潭州最大的棉麻交易市场,内陆港码头上的仓库,大型仓库有四分之一跟棉麻有关系。
然而光有库存没用,得去库存,去库存就得加工,加工就得纺织工业运转起来,运转起来才能带动就业。
但长沙原先的工厂主们,是不可能拼着没饭吃没市场没销路,也要为工人提供就业岗位。
工厂主不是大善人,按照往常的惯例,就是湖南省的省进奏院决定用多少预算来补贴这个行业。
既然是惯例,那惯例就是用来打破的。
打破这个惯例的,便是岭南省来的“靖难军”。
哪怕“靖难军”就连长沙的臭豆腐都没有吃过一块,但就是这么轻轻松松把整个省府内的顶级权贵们吓得去了岳州。
连锁反应之下,就导致了长沙或者说长沙周边地区轻纺工业的“下岗潮”,工厂主尽管有一部分选择了返回长沙,但返回的这一部分人,都是盘算过自己应该不太可能被“劳人党”枪毙,所以才大胆返回的。
整个市场的大环境,对纺织工业中数万人的就业,冲击非常大,而之所以说王角帮柳璨解决了很大的一部分问题,那就是因为王角及王角背后的“劳人党”,通过行政手段,人为地为长沙以南地区的诸多纺织工业,创造了一个数百万人的稳定市场。
首先是“湘义军”数万人是一定要穿衣服的,其次是“五枪队”这样的民兵组织,再次是“劳人党”的党员,最后就是“劳人党”治理下的各州县普通百姓。
如果还是柳璨为首的原朝廷官吏在统治,普通老百姓对外来的期待是无限的低,因为不管柳璨到底是多大的相公,他的信用,他的保证,无非就是一张张纸币一样,今天还能买烧饼,明天买半个烧饼,可能还得被卖烧饼的老板啃一口才行。
但在“劳人党”这里,尽管不能无限量供应,但是在无奈的“票证”体系下,却是稳定的市场,甚至可以说是固定的市场,这对解决城市人口就业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不过。
没那么美好,但却稳定。
这个动荡的时代中,求稳而不可得,才是常态。
正因为稳定了,才有了信心,而随着“劳人党”的治理范围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跨省治理的情况,这就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于是也就进一步解决了原长沙地区无法解决的失业人口问题。
渌口戍也迎来了近三十年最繁忙的时刻,原材料商的利润不算太高,但是却能稳稳地拿到钱,这就给予了非常大的信心。
冒险家们在渌口戍这里贩卖棉花的利润大概在十二个点左右,和过去动辄四十几个点的利润比起来,着实有些寒酸。
但过去在本地的运营、行销成本,也是高的惊人,尤其是官场、大户、地头蛇之间的打点,真正到手算自己的,可能也就十五六个点,万一不小心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