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新策略
拓跋恒张了张嘴,干咽了口吐沫,要真像赵普说的这样,那他是没什么意见的。不管是皇帝诏令还是政府的公文,发出去以后,大家伙儿都有面子。可是,汉国会那么傻吗?刘崇会同意吗?拓跋恒情不自禁的摇了摇头,怀疑的说道:“赵大人的计谋不错,不过,刘崇会答应吗?”
赵普嘿嘿一笑:“不用刘崇答应啊,只要咱们含含糊糊约定,共灭伪周,大楚只要黄河以南,这不就成了嘛。”
王赟犹豫了,他说道:“可是赵大人,依你的意思,这个东西是不会写着盟约上了,可万一到时候契丹人毁约怎么办呢?”
马云大手一挥道:“王爱卿,这一点你大可放心。伪周灭亡之日,就是大楚和契丹一决雌雄之时。若是大楚败了,黄河以北自然是再也不提,如果大楚胜了,嘿嘿,区区燕云十六州,可满足不了朕的胃口。你担心想必是契丹铁骑。关于这一点朕已经有对策了,李骧在房州已经给朕上过表了。房州、均州战马饲养已经扩大了,两州一年下来可以停供马匹15000余。虽然马匹个头比较小,冲锋打仗或许不如北方的战马高大,可是,负载力强、长途奔跑能力也不弱。朕已经下令,挑选其中的大马组建骑兵部队,而个头矮小的马匹,则组织一支10000余人的快速反应部队。每人配战马5匹,专门用来奇袭、骚扰。朕。。。朕要中原作为战场,把伪周彻底拖死!”
听了马云杀气腾腾的话,几个人有点面面相觑,刚才还在赞扬大皇帝陛下宅心仁厚,可现在皇帝又要把中原变成人间地狱。快速反应部队的名字,他们虽然稀奇,可是一听说每人配3匹马,就是傻子也知道马云要干什么了。一人3匹马,又是3匹适合于长途跋涉的战马,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还不明白吗?不明白想象前年徐州的马贼就知道了。这些人未必去打伪周的正规军,也不用去杀什么老百姓,他们只要等庄稼快熟的时候,冲过去放几把火就可以了。丢了南阳和徐州,中原地势平坦,到处都可以跑马,伪周再强,你追不上楚军也没有用啊。不过,打仗难免要死人,这几个人倒是有这个觉悟的,就连拓跋恒也没有再唱什么“以德治国”的高调。在中国古代,这也算得上是一种奇观了,要是皇帝丢面子的事,下面大臣们好想死了老子娘一样,可老百姓要是死个几万人,这群人根本就不在意。冷漠和漠视生命绝对不是一代两代人就能形成的。
见大家不说话了,马云又是一笑道:“既然大家没有意见了,徐爱卿,就有你来执笔,提朕写一篇北伐的总结诏书吧。”
徐仲雅欣然点头,当即拿起毛笔,“唰唰唰”的写了起来。这就是备受瞩目的“北伐定国”诏,在诏书里面,三言两语的总结了大楚第一次北伐的过程,接下来话锋一转,大谈特谈北伐的重要意义,和大楚政府对北伐的态度。这一块一共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讲的是北伐中楚军精神风貌和中原的实际情况,向天下人证明皇帝陛下和中央政府的“北伐”决策是正确的,是顺应人心的。它绝对不是穷兵黩武,而是中华民族的一场自我救赎。它讲事实、摆道理,从衣食住行而至人文环境,详细的描述了中原人民暗无天日的苦难生活,本来天下同源,本是一族的观点,站在历史发展的新高度,并结合仁、爱、信等儒家观点,用语极为热情的向天下人表达了北伐的正义性,是为了拯救百姓,是为了收拾河山,是为了让“仁爱”思想重新照耀沉沦的中原大地。接着,它强烈的谴责了致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根源——邪恶的伪周政权,它从法理、道德、施政、人心背向,甚至于领导者的个人素质(“面上雕青、好使酒”指责郭威脸上有刺青,喜欢喝酒闹事,是黑社会分子,“诳武宁君以杀之,誓汉主崇以忠诚”指责郭威欺骗刘崇、刘贇父子)等方面,详尽的分析了伪周政权的罪恶行径,指出伪周政权是一个穷途末路的政权,它必将被人民所唾弃,必将灭亡。
诏书的第二部分则讴歌了北伐重要意义,展现了楚军团结奋进、临危不惧的精神面貌。承接着上一部分对伪周的批判,第二部分开头就支出,伪周对大楚是充满敌对色彩的,他生怕中原人民知道了江南人民的幸福生活,生怕中原人民群起反抗,因此,在中原地区,伪周政权疯狂的愚昧人民,并举出了几个特别虚假的、特别引人发笑的例子,比如大楚灭绝人伦,哥哥挂了,弟弟可以娶嫂子等虚假消息。而此次北伐,则有犹如一场大型的宣传活动,给中原人民带来了和平与发展的福音,让中原人民对江南的安逸生活有了充分的了解,对大楚中央政府的开明有了深刻了解,在楚军南撤的时候,很多人扶老携幼纷纷南下,都被卑鄙无耻的周军重新赶了回去,一路上刀砍斧劈、惨不忍睹。大楚的仁和伪周的恶,通过此次北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争取中原民心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对我们日后北伐的阻力。诏书上极度热情的讴歌了楚军战士不畏生死、不怕牺牲,为了祖国统一浴血奋战的爱国主义精神,并指出发扬这种精神是楚军走出低潮,通过胜利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