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曹袁之战,袁军数倍于曹,曹军中诸将以为不敌,便书信私通袁绍。
后来曹操大胜袁军,书信被送至曹操面前。
曹军诸将自危,皆以为曹操会按信拿人,岂料曹操当众将所有书信付之一炬。
诸将自惭,于是勇猛作战,助曹操快速扫平冀州,从此北方再无曹操之敌……”
堂下贾宝玉还在孜孜不倦的给姐妹们讲故事,上面的贾母等人则显得有些沉默。
虽然她们大多不读书,不学史,但是对于曹操的鼎鼎大名还是知道的。
贾琏这一套,当真不是胡诌乱来,而是从史学中而来?
抛开这一点不谈,连贾母也觉得贾琏这孙子,做事太缜密了,连她想要插一手的机会都不给留。
“当然,虽然那些证物都烧了,但是孙儿倒是还勉强记得几个人填的多少,比如,总管赖大的……”
贾琏等贾宝玉的声音渐消之后,又十分坦然的说道,似乎只要贾母真的想知道,他也不得不违背承诺,将他记得的说来。
只不过,他这话一说,众人都纷纷瞧向了贾母身边坐着的赖嬷嬷了。
贾母在贾府风光了五六十年,自然而然有着一众心腹,这些人若是没死的,大多都在贾府有着很高的地位。
很多人,在贾母身边都是有座位的。
首当其冲就是这个赖嬷嬷,若是按座次,她的座位,在奴才中永远是离贾母最近的!
甚至贾政和王夫人,都要对赖嬷嬷恭敬几分……
若非如此,赖家也绝对不可能在贾家有这般权势,两个儿子就做了两府总管,是贾府最有地位的“二主子”。
听到贾琏的话,赖嬷嬷忙颤巍巍的起身,神色谦卑的道:“当着老太太、太太、二爷的面,奴婢也不敢替我家小子辩解。
奴婢是从小就跟着老太太的,服侍了老太太大半辈子,幸得老太太信任照顾,给了我几分体面。
仗着这份体面,这些年,不单是奴婢,就连奴婢家里的小子,还有孙子们,都沾着莫大的荣光!
这是主子们的恩情怜惜,所以这些年我常在家里教导他们,让他们一定要牢记主子们的恩德,忠心伺候主子,谁要是敢不体上情,做出不忠不孝的事来,只怕天也不容。
所以,二爷不必讳言,若是赖大他,当真做了对不起主子,对不起府里的事情,二爷尽管惩治,便是打死奴婢也无怨,就当没有这样不孝的儿子罢了……”
赖嬷嬷说着,动情的抹了一把眼泪,惹得堂内好多多愁善感的人,都有些动容。
更别说贾母了,七十多岁即将入土的人,本就比年轻人念旧。
听见赖嬷嬷这样说,心中自是万分感怀,“瞧你说的什么话,你家大小子也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这些年在府里做事也是忠心耿耿,若不然,他们老爷能那般器重他?
也就是他现在当了官,学了一套严苛的管家之法,若是照他的标准来看待,只怕天下就没几个忠心的奴才了!
我倒不信,我和他们老爷、太太都看重的人,偏在他眼里是个不忠不孝的了?”
贾母一边安抚赖嬷嬷,一边拿眼瞪着贾琏,让他注意说话。
贾琏当然看得出来,贾母是怕他今晚杀红了眼,连赖家都想要动一动,那她铁定是不会与他罢休。
虽然贾琏暂且确实没有动赖家的意思,但是也借此看清了这门子奴才,在家里不可撼动的地位。
他不过是刚一提赖大,贾母就变了脸色,而且,丝毫没有要打听奴才们到底贪了多少的意思了……
可以想见,若非他如今地位今非昔比,敢表露出一点对赖家不利的苗头,只怕在家里都会受到无情的镇压。
“呵呵呵,老太太说笑了,打孙儿记事起,赖大就已经是家里的总管。
这些年若是没有赖总管一个人,咱们家哪里还能安安稳稳的到现在?
府里府外一应大小事,哪一件不是赖总管负责统筹安排?若是没有赖总管,我父亲那些年哪能那样享受宁静的富贵生活,老爷又如何能够安心在朝廷做官?
他们早被府里纷繁复杂的事情给累坏了!
所以孙儿明白,这家里连孙儿都可以没有,唯独不能没有赖总管……”
贾琏这话说的令很多人觉得不大对味,赖嬷嬷连连在一旁说着“二爷说笑了”、“都是主子栽培”等话。
贾琏也不给众人多反应的时间,继续笑道:“所以老太太放心吧,赖总管的忠心,我们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即便他们家宽奢一点,也都是应得的,谁叫赖总管这些年对府里的贡献最大呢。”
贾母等人越听越觉得不妥,贾琏说的太过了。
王夫人感受最深,贾琏,这是将赖家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