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云山,出云寺,某间禅房内。
一身素服的扈长蘅散发趺坐于明锦蒲团之上,他面前是须眉皆白的慈航法师。
数月前曾有过同样的场景,那时他问的是生死,而这回问的是舍得。
慈航法师闭目拨动念珠,“有舍有得,大舍大得,欲求有得,先学施舍。”
“都说舍便是得,若是舍而不得呢?”
“好向枝头采春色,不知春色在篮中。”
“是这样么?”扈长蘅垂眼,片刻后复又抬起,“弟子不明白,此婚此情若注定不属于我,上天又为何要让我遇上她,这对我难道不是太残忍了吗?”
“情想合离,更相变易,因业而转,皆是定数。”
也即是说,这世间事,万般皆是缘法,因缘而生,缘尽故灭,相逢离散皆有定数,半点强求不来?
扈长蘅凄笑:“那萧元度又是何德何能。”
慈航法师道:“各人有个人的坎坷,各人亦有各人的修行。”
扈长蘅沉默了一会儿,道:“那弟子宁可他少些坎坷。”若果他的坎坷俱与六娘相关的话。
慈航法师睁开眼,目露欣慰之色,接着徐徐为他讲述了一则佛典。
“阿难尊者原是释迦牟尼佛的从弟,为佛陀坐下十大弟子之一,远离爱欲,诸根清净。但其年轻时也曾动过凡心——
“有一回,参加完佛陀举行的法会,阿难尊者前去城中化缘,走了许久都没有化到吃食,疲累交加。这时,他遇到了一个打水的女郎,便想上前讨口水喝。
“女郎却道自己生而卑微,不配给阿难尊者这样的高僧供养一碗水。阿难则说众生皆平等,女郎便端水给她。这一过程中,阿难尊者的手碰到了女郎的手……
“察觉自己动了凡心,阿难尊者如实禀告了佛陀,
“他说:‘我喜欢上了一个女子’。
“佛陀便问:‘你有多喜欢这女子’。
“阿难答:‘我愿化身石桥,受那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只求她从桥上经过’。
“佛陀言:‘某日等那女子从桥上经过,那也便只是经过了,你已化身成了石桥,注定只与风雨厮守。这一切你都明白,仍旧只为那场遇见而舍身弃道、甘受造化之苦’?”
扈长蘅听至此,动容且震惊。
会有多喜欢?一见钟情便倾心一世,不问回报而付出等待……
相较而言,自己至少是相逢过了、拥有过了,虽然时日极短,短得像一场幻梦。
扈长蘅没有追问阿难尊者与那位女郎最后结果如何。
凡心万千,有人因爱而偏执,有人因爱而坚持,有人因爱而隐忍,有人因爱而放手……
是啊,这时间百种爱,从来不止是独占一种。
心里忽然有了些明悟。
他也愿学阿难尊者,愿接受世间所有艰辛、痛苦与磨砺……
随即又有些惭愧,到底凡心未净,所谓的明悟也是由她而起。
慈航法师却道这又何妨:“修成正果,度化世人,她亦是世人。”
扈长蘅并无此宏愿,他尚且无法自渡,又哪里有普渡世人的心怀。
“弟子凡心未净,尚未看破红尘,佛门能容?”
慈航法师道:“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的执念。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你肯放下执念,便是尘缘尽了之时……”
夕阳晚照,斜晖透过木楞窗铺洒到跟前。
扈长蘅掬了一捧在手。
攥紧,两手空空;松开,斑斓的霞光跃然于掌心。
沉甸甸的心在片耀目的光辉中变得一轻再轻,他垂眼看着,忽而一笑。
-
铅云沉沉,朔风愈紧,瞧着像是风雪将至。
将暮之时,终于逢着一处邸店。
马车停下好一会儿,带着帏帽的姜佛桑下来,在店佣的引领下径直去了二楼客舍,侍女小环抱着行囊手忙脚乱地跟上。
萧元度抱臂站在几步开外,听到动静,朝那边瞥去一眼,只看到一个背影。
无一丝表情的脸上渐生几分气怒,这气怒却不知该冲谁发泄,狠踹了旁边的木柱一角。
这时候休屠可不敢近前,宁可同热情洋溢的店主一道把马牵去饲草。
边忙活心里边哀叹,离了良栖山院也有三日了,这三天,五公子和少夫人一句话也不曾说,连眼神都没有交汇过。
少夫人是非必要不下马车,下来也带着帏帽,从头到脚遮得严严实实。不管是宿于野还是借宿村舍,两人都离得远远的……
想当初从巫雄回棘原的时候,五公子可是逮着机会就往少夫人马车里钻。还不到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