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武帝的这个小插曲,也只是微波荡漾般的小涟漪,并没有在齐誉的心里掀起大波澜。
就如似,一笑而过的八卦新闻。
目前战事在即,哪有闲工夫去琢磨那些?
当下的要务,全都集中于军事层面,除了日常的演习练兵之外,还要兼顾工事上的防御,只有做到处处妥帖,才能真正的运筹帷幄。
经过这段时间的不断观察,齐誉越来越觉得那个名叫海涛的少年是个很不错的好军苗,貌似可造之才。
不过,他到底有没有真本领,还需要实战方面来进行检验。
机会即将来临!
审时度势的齐大人,已经敏锐地嗅到了风雨欲来风满楼般的烽烟气味。他相信,过不了多久,南海的战火就会燃烧起来。
远了不扯,先看当下的时局。
安南那边终于有动作了,就在琼州驰援军离港后的第三天,他们就立即闻风而动。
反应速度如此之快,莫非是学会了我华夏的‘飞鸟传书’?
有可能!
不管怎么说,安南这次顺利地入套,并一步步地朝着挖好的坑里跳入。
就如齐誉笑称的那样,先是请君入瓮,然后就是瓮中捉鳖了。
在几位知情的高层人士看来,这场战役已然失去了悬念,琼州收获胜利的果实,只是时间问题。
庾海就是这样认为的,他言道:“除非安南军能生出鲲鹏的翅膀,否则,绝不可能逃得过这等围击。”
彭文长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避其锋芒,出其不意,抄其后路。这三个兵法要素我琼军俱占,试问那安南小儿如何遁形?”
谭俊彦虽然不懂军事,但却丝毫不影响他对齐大人的盲崇:“安南国人本就是未经熏陶的化外蛮夷,面对睿智的齐大人,他们焉有不被耍的道理?”
耍啥?
猴子吗?
虽说诸司之词隐含着一些谄媚,但却没有信口胡说,大致上,还是基本符合现实的。
不仅仅是他们,齐誉也是这样认为的。
就这场战役而言,己方不仅会胜,而且还能做到生吃对手。
然而!
战场风云瞬息万变,任何一件突发的小事,都有可能影响到整个战局,并不存在所谓的绝对一说。
事实上,也真是如此。
齐大郎算计来算计去,却怎么也没能算计到,在这场即将触发的战役中,会杀出来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程咬金。
乃是何人呢?
诸位不妨猜猜看~~
琼州这边的情况大致如常,暂且按下不表,只说一说那所谓的突发事件。
这件事情的起因,还要从皇帝的一个决策开始说起。
说,不久前时,圣天子朝着福建的省府衙门传去了两道八百里加急的口谕。
讯息之一称:敕令,福建巡抚高明立即进京,朝廷另有重要委任,切勿拖延,云云。
讯息之二言:经巡按上报称,岳四先目前逗留在福建一带,着令他即刻回京面圣,以相商宗亲要事,云云。
以上便是事情的大致梗概。
在皇帝看来,自己之所以不传圣旨而改用口谕,乃是不想留下所谓的证据,以免为下一步的秘密.处决徒增羁绊。
口传可就不一样了,待他们人一死,谁人知道?
皇帝却是没有想到,他的这个小聪明不仅没能糊弄住福建二臣,反而暴露了自己的动机,适得其反。
话说,在接到口谕的当天,高明就急匆匆地找到了岳四先秘密商榷。
事关重大,他哪敢延误?
才见面,高明就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此事的背景:“据潜伏在琼州的探子回报说,卫增卫驸马因一时大意,不幸落入到了齐誉的圈套之中。后,他大刑之下耐不住,便把所有的已知全都招了。”
这句话中所指的‘已知’,不仅包含了福建的走私贩货、豢养武装,还含带了太皇太后之死的禁忌秘辛。尤其是后面这事,绝对属于是皇帝的逆鳞之一,既不可碰也不可揭。
否则,人必死!
二人都是浸淫于官场多年的老油条,自然深晓此中之道。
岳四先在分析了片刻后,道:“如果说,陛下选择以降旨的方式敕令你我进京,那就暗示出,他的态度乃是公
事公办;又鉴于咱们案子牵扯到太皇太后,所以,皇帝极有可能会选择大事化小,最后不了了之。若是这样的话,二人尚有生机。”
说到这儿,他突然将话音一转,又道:“然而,皇帝却是选择了以口谕的方式进行传达,且,这话中还暗含着丁点褒义,实在是太不合逻辑了。因此,我很是怀疑,陛下的此举有诱骗之嫌,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