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马谡这么说,司马懿并没有再坚持,而是示意长子司马师起身,一起辞别马谡,出了大将军府。
直到父子两人上了马车,放下车帘,将幽闭的车厢与外界隔离开来,司马师才忍不住问道:“父亲,那马谡是什么意思?这为将死之人续命之法。他到底有还是没有?”
“有!”
“那他就是拒绝帮助我们了?”
“嗯!”
司马懿喟叹一声,把视线从儿子脸上移开,冲一帘之隔的车夫喊道:“走吧!”
马车缓缓启动。车轱辘压在青石板地上,发出有节奏的吱嘎声。
司马师想了想,又问:“父亲,那您如此威胁于他,他居然没有动怒,他可是大将军啊,手握二十万兵马,这合理吗!”
“合理,他虽是大将军,二十万兵马却分散在国各地,驻扎于长安城外围的不过三万人而已。为父手中虽只有三千兵马,却可以在长安城中来去自如。”
司马懿瞥了司马师一眼,继续说道:“最重要的是,为父是车骑将军!若无丞相与陛下首肯,他焉敢动我?!”
说罢,司马懿掀开车帘,抬头望天。今日天空阴沉,大团大团铅灰色的阴云鏖集在城头,四下里一丝风也没有,这样的天气让人格外心浮气躁。
街上的行人也很少,偶尔看到一两个,行色匆匆从车窗外疾步而过。
“波诡云谲啊。”司马懿感慨道:“朝堂之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自从魏吴两国接连灭亡之后,这天下的局势并没有一下子变得明朗起来,反而更加扑朔迷离。先是丞相放权,分拆两府,紧接着是百官争渡,目标首辅。
就在大家猜测内府的领军人物会不会是杨仪时,诸葛亮却出人意料的任命蒋济和蒋琬共同担纲首辅,让所有人都惊掉了下巴。
去年,也就是建兴十二年(234年)的八月,伐吴之战开始,马谡重新复出担任大将军一职,仅仅用了三个月就灭亡吴国,将吴大帝孙权押送到长安城,封了个上不得台面的“归命候”。
紧接着,去年年底,就在天下刚刚一统时,诸葛亮突然宣布了即将退位让贤的消息。
这下子,整个朝堂都炸了,每个人开始蠢蠢欲动起来。无论是原蜀国官员还是中原勋贵,又或是新附的魏国仕人,都开始在心里盘算起丞相退位之后空出来的位子。
于是,明里百官是以“战功累累,不封不足以服人”的说辞请陛下封马谡为公,实际上一小部分原因是不想让马谡再对世家动手,更大一部分原因是,把最大竞争者马谡踢出局。
只要马谡被封公或是封王,他就没办法再在蜀汉朝堂继续待下去了――无论公或者王,都是有自己的封地和属官的。
换而言之,就是拥有了自己的独立王国。
等到马谡就不得不去往自己封地就任的时候,那么大家的最大竞争对手就没了!
尤其是到了今年二月,丞相诸葛亮的身体每况愈下,已经多日不曾上朝,前往丞相府探视的御医们个个面色凝重,虽然御医并没有透露一句关于丞相病情如何的话,丞相即将撒手入寰的传言还是不胫而走,朝堂局势一下子变得波诡云谲起来。
而恰恰在此时,灭吴功臣马谡回来了,他没有前往封地就任,而是直奔长安。
于是大家又紧张了起来。
相比于手段温和,处事公允的诸葛亮,处事暴力,不怎么讲道理的马谡更让大家感到害怕。
马谡是蜀汉老臣,从建安十三年(208年)跟随先帝刘备以来,已经为蜀汉效力了28年,如此深厚的资历,再加上其手握重兵,军中威望高企,无人能望其项背的缘故。一旦马谡接过丞相之位,那几乎等于给所有投降蜀汉的官员宣判了个“死缓”。
一旦担任了丞相,身为西域王的马谡就有了滞留朝堂的理由。
尽管马谡之前在灭魏时表现的很温和,但所有人都知道,马谡是做给吴国看的――因为当时吴国还没没有灭亡,陆逊也游离在蜀汉政治体系之外。而现在天下一统了,陆逊也归心了,马谡不必再藏着掖着。
简而言之,他想刀谁就可以刀谁了。
于是司马懿一合计,干脆试探为先,你马谡不是面善心狠么,我先上门试探试探你有没有杀我之心,顺便再试探一下你有没有续命之法。
如果两者皆有,那说不得要先下手为强了,如果两者都没有,那就慢慢玩,乾坤未定,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而促使司马懿做出这个决定的理由是――诸葛亮已于昨日出了长安,朝东南方向去了。
当得知自己所忌惮的诸葛亮离开了长安以后,司马懿立刻笃定,诸葛亮此去很有可能是前往南阳,且很有可能回不来了,他那羸弱的身体,不足以支撑他进行一次千里南阳几日游。
可是司马懿没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