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南又升职,又有桃花运,保媒拉纤的,几乎踏破门槛,把春明儿妈都快羡慕死了。
春明倒是也不错,但跟项南没法比,说得对象,都比人家差一截。
至于同院儿住得苏家,就更郁闷了。
项南一年不到,连升三级。简直就像坐火箭似的。
相比起来,苏萌嘴上说要写诗,要赶超项南。结果憋家里三个月,琢磨出得十几首诗,邮出去之后,却像泥牛入海,音信无。更别说刊登出来,一举成名了。
而同时期,项南写得诗,写得报道,却接连出现在《人民文学》、《工人日报》、《青年日报》等报刊、杂志上。
让苏萌越来越憋屈,越来越郁闷。
而且七六年夏,新的一批高中毕业生走入社会。再加上知青大量返城,工作的竞争更激烈了。
不夸张的说,现在就是一个清洁工的岗位,都有几十人盯着。很多知青找不着工作,只能上车站扛大包。
苏萌心心念念的少年宫工作,自然就更抢手了,恨不能几千人盯着。苏静轩没门路,没背景,又不懂钻营,想帮女儿争取,势必难如登天。
因此一家人都为这件事发愁,出来进去,脸上都没个笑模样儿,天天长吁短叹。
项南估计,照这样下去,时间一长,一家子都得抑郁不可。
不过这跟他就没关系了。
……
七六年下半年,风起云涌,大事迭出。
项南秉持着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的原则,不多说一句话,不多做一件事,老老实实的过自己的日子。
不过树欲静而风不止。
项南所写得诗歌,还是被人注意到,并被谱成歌曲,开始传唱。
最早被写成歌的是《太阳最红,主席最亲》。它在七六年的九月份,被作曲家王喜仁同志谱曲,随即传唱大江南北。
项南作为词作者,也由此一炮而红,成为响当当的词作家,并在随后光荣的加入了燕京作协,成为作协的一份子。
随后,他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爱你,中國》、《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祝酒歌》等作品,陆续被改编成歌曲,广为传唱。
这也让项南的名气越来越大。
于是,七六年末,他被《诗刊》杂志调任编辑。由一位青年工人,变成知识分子。
这则消息一出,顿时轰动之极。
不仅义利食品厂的领导惊讶不已,就连羊角胡同的人们都觉得稀奇。
一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早已渗入國人的血液,几千年来都被奉为至理。哪怕是战争年代,混乱时期,家长也希望孩子多读书。所以对知识分子,有一种天然的崇拜。
二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工人就是出苦力的,而项南这种耍笔杆的,就是享清福的。
所以,听说他被调去《诗刊》杂志当编辑,没人不羡慕。
……
“老程家大小子也太厉害了,《诗刊》杂志社当编辑。他才多大呀,还真是牛气!”
“程家祖坟是真的冒青烟了,这也太牛了吧!杂志社编辑,这应该相当于翰林院翰林吧?”
“也难怪他能进杂志社,这孩子太有才了。你看他写得《我爱你,中國》、《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太阳最红,主席最亲》多好听啊~”
大家议论纷纷道,都快羡慕死了。
程保国、冯爱红也是得意洋洋。
儿子调去《诗刊》杂志当编辑,就是正经的知识分子。
不仅工作轻松,而且身份清贵,满四九城能有几人比得上?
所以他俩连走道都不看地了,恨不能脖子弯到脑后去,拿鼻孔看人。
……
与之相对的是,同院儿住得苏家,现在走路都抬不起头来。
苏萌在家闲了一年半,到现在也没找着工作。
说写诗,要成为大诗人,结果努了一年的劲儿,也没什么成绩,一首诗也没见报。
所谓人比人,气死人。
眼见项南事业越来越成功,苏萌自然是越来越气,恨不能气炸了肺。
她就想不通,她自小聪明,高中毕业,比项南多读三年书,凭什么就不如他。
愤怒是源于自己的无能。
苏萌现在就很生气。但是,除了她家人之外,没有人在意。
春明都不在意。
他俩都一年多没说话了。
不过项南知道,春明还爱着苏萌。
因为这一年,也没少媒人给他说亲,但他一个都没答应,连见都不愿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