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南想在学界立足,靠几部通俗是绝办不到的,难度比漫威电影在奥斯卡拿最佳影片奖都高。
武侠只能帮他赚钱,但他要想赢得学界尊重,就必须在学术方面有所建树。
因此项南随后拿出了《明朝那些事儿》。
这部书曾在天涯论坛连载,点击量超过一亿,更是创下了两千万册的销量。
还被评为国十大畅销书之一、国中小学生必读十本好书之一,连续多年被读者推荐为印象最深之书。可以说是口碑、销量都是顶尖的。
但这部书并不算是严谨的史学着作,不过是一部根据正史、野史、档桉、笔记、碑刻等资料,再以笔法写作的简明史学读本而已。
这本书其实不足以令项南在学界立足,最多只是一块敲门砖而已。但这块敲门砖却又不可或缺。
因为若项南猝然间丢出一部史学研究的大部头,宣称是自己所着,那学界百分百认定是他找得枪替。
就好像常年学五渣的主儿,冷不丁考个班第一,谁都会认为是打了小抄,而不会认为他有真才实学。
因此项南先写《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浅显易懂,而且基本没有半点学术探讨价值,有他这样一个年轻人来写,并不算太破格儿。
而有这部书打底,以后他再推出明史方面的学术着作,也就不嫌突兀了。
……
而项南之所以写《明朝那些事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对明朝真的是太了解了。
他不仅继承了纪晓岚的部才学,对二十四史尤其明史了如指掌,而且他还曾经去过《太极张三丰》、《剑雨》和《武林外传》三个世界,而这三个世界的时间节点恰恰都是在明朝。
《太极张三丰》发生在正德、嘉靖年间;《剑雨》是发生在明末万历年间;而《武林外传》同样也是明末时期。
因此他对明朝的了解十分清楚,对它的历史、人文、风俗、体制了如指掌,远比那些明史学家从故纸堆里翻出的资料,要详尽而且真实得多。
况且他在《太极张三丰》的世界中,还曾当过嘉靖皇帝的护国法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零距离的接触宫廷、庙堂、朝野的政治斗争。这也比史书记载要清晰明朗的多。
而在《剑雨》、《武林外传》中,他还做过杀手、富家翁、捕快、武林盟主等职业,对江湖之事也知之甚详。
也因此他写《明朝那些事儿》,再合适不过。从庙堂到江湖,从前朝到后宫,从平民到富户,多角度、多维度的介绍明朝景象,让读者可以更加面的了解明朝历史。
……
《明朝那些事儿》随即在《京报》连载。
因为语言风趣幽默,故事又通俗易懂,所以连载之后,很快便赢得了读者的喜爱。
虽然不及《射凋英雄传》、《仙剑奇侠传》、《楚留香》、《绝代双骄》等武侠那么受欢迎,但在历史读物领域,绝对算得上首屈一指了。
因此京城学界也开始注意到项南。
虽然《明朝那些事儿》太通俗,没有什么学术研究价值。但是一个二十一岁的年轻人,能够写出这样的历史读物,也算是很不错的了。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燕西,你写得《明朝那些事儿》我看了。虽然写得浅显,但你能写,且有自己的见解,已经算是不错了。」金铨笑道。
「是,父亲,我也是受您的影响,才对历史产生兴趣。」项南点点头道,「读史可以知兴替,明得失,我都觉得获益良多。」
「好,将来我们金家出不了总理,出一位大学问家也是好事。」金铨得意的笑道。
所谓人遗子,金满楹;我遗子,唯一经。书香门第,诗书传家,其实并不比为官为宦差。
因为只要有学问,人才可以一茬茬培养。哪怕一代没落也没关系,第二代、第三代终有起来得时候。
就像《红楼梦》中的林如海,虽然是勋贵之后,五世而斩。但他自己通过科举,高中探花,历任兰台寺大夫、巡盐御史等职。
若不是突然亡故的话,林如海极可能入阁拜相。到时候,富贵闲人贾宝玉都配不上林黛玉。
……
《明朝那些事儿》一直出着,项南在学界的知名度,也在慢慢提升。虽然暂时谈不上什么地位,但起码学界都知道有他这一号。
来到四月份,吴佩芳、程慧厂在同一天相继顺利生产,可谓双喜临门。虽然两人生得部都是女儿,但金铨、金夫人依然都非常高兴。
添丁进口,对他们这个家族来说,是最好的消息。因为对大户人家来说,养孩子并不吃力。而人丁兴旺,家族才能绵延不绝。
金铨为两个孩子分别取名金同、金双,而且特地请了戏班来唱堂会,大大的热闹一场。
「玉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