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念程听完,沉吟了一会,其实对女儿的做法,他还是赞赏居多的:
“爹知道你的意思了。救人这事儿,爹并不反对,你若真是见到对方死在你面前都不敢拿出药来,那爹才会失望呢。”
宋筠连连点头,虽然轻易把药拿出来的确莽撞,但是她已经尽可能多地给自己的行为上保险了。
“不过,”宋念话锋一转,明显是要进入正题了。
“……”
宋筠有些垂头丧气:果然躲不过啊,学过语文的都知道,一段话里,转折词后面的内容往往是重点。这不,古人也会玩这套,夸了半天,终于要批评了。
“你知道我们最担心你的是什么吗?”
宋筠抬头,面露疑惑,担心什么?担心她得罪权贵?
宋念和沈氏对视一眼,慢慢说道:
“我们最担心的是,你只考虑到药没有效果的后果,却没想过药有效果的话,你该怎么办?”
宋筠不太懂,药有效果,能怎么办?难不成还能逼自己把药都给他们?光天化日,朗朗乾坤……
不对,他们的确可以逼自己把药都交出去,这是封建社会啊。宋家连县令都得罪不起,何况是知府呢。
宋筠想到这里,有些后怕,她是想利用空间改善一下生活条件,说得再理想化一点,想做些好事,但可从未想过要拖累家里人。
宋念看宋筠若有所思,知道她这是想到了,心里觉得欣慰,女儿年龄还小,思虑不周也是正常。
他怕吓到家里老幼,又安慰道:
“好在唐家人不是不讲理的,筠姐儿又特意留了些药给他们,那日后如何也和我们无关了。你们也不用太担心,只要记得面对权贵人家,行事一定要谨慎就够了。”
宋筠重重地点了点头:
“我知道了,以后不会这么冲动了。而且我如今常在家待着,以后也就是去姑父家或者姑奶奶家做做客,也碰不到什么权贵人家。”
宋策听了程,便明白了为何前些日子常有人上门或羡慕或嫉妒地打听消息、自家爹娘却越来越担心的原因。
说到底,还是自家的身份不够高,以至于妹妹救了个人,都要担心怀璧其罪,只能被动地承受对方的感激或针对。
宋老太太一看气氛这么严肃,想着自家丫头刚回来,做得又是好事,连忙打圆场道:
“丫头只有六岁,哪能想那么周到,这又是她大伯母同意的,怎么怪罪,也怪罪不到筠姐儿头上吧。说来,还是咱家丫头做了件好事呢,既帮了人,又给咱家赚了这么些好东西,多争气的孩子啊。”
宋念和女儿说清楚了,也安心了,此时还有心情调侃自家老太太:
“这么争气的孩子,您当时还坚决不许她去读书呢。”
宋老太太最烦自家儿子这张嘴,半点不饶人,都过去的事儿了,还总提、总提,就自家丫头那小心眼子和不饶人的嘴,怕是又要生气了。
她恼羞成怒地提高了些音量,把早就在心里过了好几道的借口拎出来说:
“哪里是我不同意了?我那不是怕丫头在赵家受委屈嘛,我都想着去找一趟你们姑母了,让她带着咱家丫头学学识字,反正她开了这么多年书院,教个小孩子也够使了。”
沈氏早就达成目的了,才不会因着这事儿和婆母起隔阂呢,连忙安抚老太太:
“娘,我们都知道的,筠姐儿还和她外祖母说呢,说您从一开始就没反对她去赵家读书,不过是话赶话地说恼了而已。”
宋老太太哼哼一声,心想,还算这母女俩有良心,她也懒得计较了,简单粗暴地对宋筠说:
“得了,既然要去读,那就好好跟着学,给你祖母我争一口气,也让他们家人看看,我们宋家的孩子脑袋瓜子有多灵。你也歇了几天了,明日就开始去你姑父家吧。”
宋筠万万没想到,这母子俩互怼,吃亏的竟然是自己,她还想着睡几天懒觉再说呢。
只是看老太太这表情,自己要是推脱,怕是该挨喷了,连忙点头答应:
“这样吧,明日让墨竹哥哥帮我去传个信儿,总不能一声不吭就去人家家里吧。而且我也得收拾收拾东西。”
宋筠是这么想着,可赵桐却等不及了,她自从知道宋筠回来了,就开始期待小姐妹来分担一下来自先生的压力。
等来等去,就是等不到,干脆大早晨就磨着宋茹,让她带自己去宋家。
赵雁林正和宋茹说着话呢,就看自家女儿又耍赖又做戏地非要去宋家,颇不赞同地说:
“之前你是怎么和我保证的?说要好好随着先生读书,这才学了几天,你就要出去玩,那先生那里怎么办?”
赵桐想到当时对自家亲爹做的保证,深觉后悔,只能找借口:
“我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