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老太太惊讶地叫了出来:
“什么?婆婆丁还能卖钱?”
宋筠被她这一嗓子吓了一跳,紧接着就有点费解,守着一个学医的儿媳妇,竟然没听说过蒲公英能治病吗?
她前世常吃的蒲地蓝,就有蒲公英,又便宜又好用,堪称家庭常备消炎药。而且她偶尔也和街边摆摊的老太太买点自家晒的蒲公英,当做下火茶喝,还挺管用的。
因着宋筠的一句“能卖钱”,老太太来了兴致,蹲下来用小锄头也跟着挖了起来。
宋筠有点吃味,这老太太,有锄头也不说给孙女用,眼睁睁看着她拿树枝折腾了半天。
宋老太太被孙女哀怨地看了一眼,也意识到了什么,尴尬地说:
“我没想到你要挖这么多,还以为你就是挖着玩的。”
田富见老的老、小的小,蹲下了,他也不能站着看,干脆也弯下腰徒手去摘,边摘边问:
“筠姐儿可是学了药理?”
宋筠想了想,这算药理吗?放现代,应该算某种生活常识,但想想这是知识不流通的的古代,她还是点了头,不过补充了句:
“其实也没学多少,就是我娘偶尔会提起,我也会翻翻她的医书。”
宋老太太知道自家侄子的意思,翻译道:
“你大伯父是想问,你还知道什么能卖钱的东西。田间地头的,就这些野草野花最多了,要是能卖钱,还能填补填补家用。”
这样啊,宋筠犯了难,她倒是大致知道一些,哪怕不知道,空间里找几盒中成药看看配料表也知道得差不多了。
但是,不同时期同一种药材的名字不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甚至不同阶层的人,对同一植物的称呼也有所不同。
更何况,她并不认识各种药材的植株,田家人是想拿来卖钱的,如果弄错了,岂不是白费力气,她只能解释道:
“我的确知道一些药材的名字,但不知道它们长什么样子,大伯父如果想卖的话,等我回去帮您找找书铺子有没有《本草图经》之类的书吧,拿回来让表哥他们帮着认一认。”
田富自然是欣然应允的,他也不是很敢信一个孩子的说法,若是有书可看,那就更把稳了。
宋筠有点不解,说实话,像蒲公英这种能轻易找到的草药,基本上都不怎么值钱,而且晒干后还不占重量。辛辛苦苦摘一大把,去卖的时候可能只卖几文钱,都不够路上地时间损耗的。
以田家的家底,好像犯不上为这点钱折腾。
等晚上的时候,宋筠就开始打听了:
“祖母,舅爷家不是有很多地嘛,怎么还在乎卖婆婆丁的这点钱?”
“是有不少地,但家里读书的孩子多,花钱的地方也多。而且孩子们一串一串都长大了,嫁妆彩礼不得早点儿备着?就像你大表姐,以后就要去府城了,离得那么远,不多给着陪嫁,家里怎么放心?”
田满和沈诚的婚事,的确就这一两个月的功夫了,想必田富也想给女儿凑点私房银子,又不好意思过公中的账,这才想再挣点钱。
祖孙俩说到了嫁妆彩礼,那边沈氏也拿着库房的单子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实在有些发愁,把在一旁看书的宋念拽了过来,边走边碎碎念:
“你这人,我都愁成这样了,你还不哼不哈地看书,难道要添妆的不是你侄女?”
宋念合上书,把单子拿起来瞅了几眼,奇怪地问:
“挑几样吉利的物件,再找几匹布,就差不多了吧,咱家库房里的东西,是尽够的。”
沈氏白了他一眼,拿过另一张单子看,边看边说:
“是,满丫头那里倒是不费什么,但我侄子要成婚,我这个做姑姑的总不能一点都不出吧?等到了八月份,雅维也要嫁了,嫁的又是那般身份的人家,我们做亲戚的,总得给她把面子撑起来吧。”
“眼看着孩子们一波一波地长起来,都要议亲了,哪个不得出份儿礼?我娘家的,田家的,王家的,还有赵家的,这都是正经姻亲。而且咱家还有三个孩子呢,不得早早备上?我现在瞅着咱家的账本都发愁,这点钱,怎么够用呢。”
宋念听着听着,脸上露出了不可置信的神色:
“你的意思是说,咱家快没钱了?”
“倒也不至于没钱,每年的田里出息和开铺子的收入还是能攒一些的,只是,的确也该想想挣钱的法子了,孩子大了,花钱的地方也多了,我们不早点打算,还能指望谁?”
宋念挠头,他不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性子,但是如何挣钱,的确是他不太熟悉的领域,只能想到买地收租,不然就是靠家里那几个铺子。
早些年他还抄过书,这两年连书也不抄了,毕竟都是举人了,还靠这个挣钱有点寒酸。
他只能讪讪地安慰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