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县学的校长是一名老秀才,名叫贾叶清,已经过了四十岁了,两鬓斑白,看着像是五十多岁的人。
他之前考举人考了好几次都没有考中,一晃到了三十多岁。
又碰上了三藩之乱,吴三桂占了湖南,科举自然也中断了。又在家待了好几年,靠着给士绅的子弟当西席先生勉强为生。
沈墨当初占领东安县城之后,许多士绅不是被夺了家产,就是居家逃跑,这位秀才公就失业了。
最开始的时候,他心中的确对沈墨是有怨气的。
不过这个怨气在看到了沈墨发布的招贤令之后就很快烟消云散了。这位老先生虽然之前醉心科举,但是却并非不知变通,不识时务之人。
之前吴三桂占了湖南的时候,他就想去投效,但是人家看不上他一个穷秀才,那么多举人都不一定能谋到一官半职,何况他不仅是个秀才,而且年纪还不小。
所以对于投效沈墨这个反贼头子,这位秀才公还真没有多少心理负担。
他本身就孑然一身,父母早亡,家中虽然有几亩薄田,但是还能让他一个读书人去种田为生不成?
人总是要搏一搏的,管他什么叛臣反贼,说不定以后都能成事呢。
就算失败了,到时候大不了继续回家种田嘛,难不成皇帝还能把所有有过二心的人都杀掉?显然不可能嘛。
无产者失去的只有锁链,穷秀才失去的也不过是两三年无用的时光而已。
很轻松的做好了心理建设后,贾秀才就去毛遂自荐了。然后因为他正好有过教私塾的工作经验,所以就被任命为了东安县学的校长。
当然,校长是沈墨提出的名称,通俗易懂。
但是贾秀才觉得不够高大上,每次给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后面都会补充一句:”校长其实就是前朝的国子监大祭酒,很清贵的职位,一般人很难得到这个职位的。“
然后听的人就会露出一副惊叹的表情,贾校长心情就会很愉快。
当了县学校长以后,贾秀才对自己的生活还是比较满意的。一日两餐县学里都有专门的厨房供应,每个月还有粮食和银子发放,而且在县学内他还有一个专门的小院作为宿舍。
而且平时只要教好学生,顺便做好管理工作,也没有什么其他迎来送往的应酬,所以日子过得还是很惬意的。
除了他对沈墨允许女子入学这件事有些微词之外,其他的一切都很完美。
不过女校那边不属于他管,所以他也就眼不见为净了。
不过读书人的臭毛病他也不少,其中一个最明显的毛病总是对其他阶层的人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哪怕他自己也是一个屡试不中,人生无望的穷秀才。
贾秀才虽然因为沈墨让自己当县学校长这件事心存感激,但是莫名地又觉得自己以堂堂秀才之身投效一个反贼头子,沈墨应该也反过来感激自己也对,
当然,出自于安考虑,这种优越感他也只能存在心里,不敢表现出来,生怕被反贼头子沈墨给一刀砍了。
但是这依然不影响他经常的自我YY一番,经常幻想自己以后会成为诸葛孔明或者李善长刘伯温一类的任务,等到沈墨做大做强,得了天下,自己搞不好还会拜相。
每次想到这种场景,他就心情愉悦地迷着眼睛,摸着长长的胡须,脸上露出怡然自得的笑容来。
唯一可惜的是,沈墨这个反贼头子有点不识货,只是当自己这样卧龙凤雏一般的大才当个小小的县学校长,却一直没有来请自己去担当重任,这让他很是遗憾。
怀才不遇,明珠蒙尘,野有遗贤啊……
但是昨天县学来了一个看着已经到了古稀之年,面相沧桑如老农一般的老头后,贾校长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好像并没有那么简单。
这老头后面跟着一群一看就很精悍的便衣士兵,进了县学后左看右看,问东问西,甚至还跑到了厨房和学童们的寝舍去查看,让贾校长拿不准这位的身份。
到了晚上,这老头竟然还没有走人的打算,还找贾校长要来了县学的教材翻阅。
”你是说这本《语文》和《数学》都是那沈墨所编撰?“
老头认真翻看这手中的教材,问道。
东安县学主要的课程其实就两门,语文和数学。
语文主要是识字造句为主。其中最常用的两千字都是沈墨对照繁体字弄成的简化字。
简化字其实并不是后世才出现的,其实早在宋,甚至可以追溯到唐的时候就出现了。
当然,那时候不叫简化字,而是叫俗文,就是通俗文字而已。
一般在朝廷的正式公文当中依然使用繁体字,但是民间日常使用,甚至在刊印一些话本等刊物的时候也会使用俗文。
到了明清的时候,俗文使用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