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7世纪初期,尼德兰人的商队已经拥有了16万余艘船只,占欧洲商船总吨位的三分之二,他们垄断了地中海、波罗的海,乃至北海的商业贸易。
尼德兰人的足迹还寻着西班牙和葡萄牙探索的世界航线,活跃在西非、美洲、西印度群岛、东印度群岛、印度,乃至大明、日本等充满无数财富的地区。
残酷的欧洲三十年战争,摧毁了西班牙、葡萄牙、神罗,乃至德意志地区的经济,许多国家的人口和财富遭到了巨大的损失。然而,在所有参战的国家中,唯有尼德兰保持了经济繁荣,人口增长,并迅速取代西班牙,成为新的世界海上霸主。
如果说,尼德兰人在这场注定谁也不会获得好处的战争中得到了比他们付出更多的东西的话,欧洲国家未必会有多少怨言。但如果这种所得太多,那么欧洲人就会意识到一点,不论是失败了的天主教阵营,还是获胜了的新教徒阵营,这两个敌对势力的双方付出,未免有些太不值得了。
尼德兰人获得了太多的利益,多到让许多欧洲国家嫉妒羡慕恨的地步。整个欧洲都因为三十年宗教战争,被拖到了破产边缘,而尼德兰人却因为把这起战争生意经营的更加符合自身利益,而实现财源滚滚!
世界上所有的纷争,可能都是来源于利益。
英格兰和尼德兰经常会为捕鱼和公海条约而不断地进行争执,并伴有零星海上冲突发生。
而作为昔日盟友的法兰西亦将异样的目光盯向了尼德兰,为什么这块富饶的土地会在法兰西版图之外?
相较于英格兰,法兰西的威胁却更加令尼德兰人感到担忧,虽然双方还隔着西属尼德兰,但也是近在迟尺的陆地邻居,而且在三十年战争当中,法兰西所表现出的作战风格太过于不受欢迎,他们肆意蹂躏德意志大地,无数的人口被灭绝,数不尽的财富被毁灭,这让尼德兰人感受到了恐惧。
为了保卫尼德兰,他们必须做出一项选择。
海上?
还是陆地?
这一直成为困扰尼德兰人的一個重大抉择。
若是选择海上,那么海上力量的巨大维护和战争费用,就足以将富裕的尼德兰人拖垮--西班牙和葡萄牙就是前车之鉴。而且,这种选择还带来一个更为可怕的设想,沿陆路长驱直入的法兰西很可能会重演他们在战争时的劣迹--屠杀居民,焚毁村庄,破坏城市,对无辜的百姓进行虐杀,强。奸妇女和制造血腥的无人区。
尼德兰人怀着对法兰西深深的恐惧和戒备心理,开始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了陆地上,建立了遍布国土的大小堡垒。而对海军投入,便急剧地减少了,原本计划建造的众多大型专业战舰也部取消了,使得这支曾经击败过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强大军队战斗力,被严重的削弱了。
而在遥远的东印度群岛,尼德兰人一直将贸易,当做战争的另一种形式,他们希望垄断该地区所有贸易商品,希望将任何创造财富的贸易渠道掌握在自己手里。对于财富的炙热追求,使得他们的手段变得极端而又粗暴。
幸运的是,东印度公司在该地区所遇到的任何对手,不论在武器方面,还是在商业理念方面,都与尼德兰人存在一定的代差,使得他们可以轻松掌控所有的局势。
因而,东印度公司仅仅凭借众多的武装商船,就足以统治该地区广大的海域,建立起严密的商业霸权。至于专业战舰这种高级玩具,连荷兰本土都没装备多少艘,就不要说这遥远的远东殖民地区了,以东印度公司目前拥有的近百艘武装商船完足够应付任何挑战。
而现在,强大的东印度公司又一次面临严重挑战,一个建立在南方大陆的新生势力,他们不甘于东印度公司划定的势力范围和利益分配,想要获得“与自身实力所相称的地位”。
对于汉洲人想通过战争实现的目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上下也是心知肚明的,但他们不打算对此妥协,准备凭借己方优势的海上力量,彻底教训一番狂妄自大的汉洲。不要以为占据了一个广袤的大陆,拥有了二十多万人口,还有几艘可以拿得出手的战舰,就想轻易来挑战东印度群岛的海上霸权。
为此,东印度公司驻巴达维亚总督科内利斯·范·德林采纳了海军方面的建议,前后抽调了二十余艘武装商船,组成两支机动舰队,分别驶往安汶和古邦。他相信,这两支舰队在帝汶岛汇合后,将组成一支该地区迄今为止最为庞大的远征舰队,他们会出现在汉洲本土,攻击汉洲的沿海城镇。
据说,汉洲人在西部那个被称之为临海的地方,建立一座钢铁生产基地,若是将它攻破并捣毁,定能极大地震慑汉洲。哦,还有一座叫珍珠港的沿海据点,那里应该积累了不少财富,能掳掠一番,多少可以补充一下因战争而造成的贸易损失。
若是进攻顺利,我们这支强大的远征舰队可以沿路将汉洲的沿海据点一个一个部拔掉,让汉洲承受巨大损失。那么,这样一来,或许可以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