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4年3月22日,日本,平户。
朝鲜王国议政府礼曹参知(正三品)、钦命通信使赵师锡强忍着乘船后的不适,努力维持着自己的“上国使臣”的仪表,缓缓地走下船来。
奉幕府命令,在壹岐国(今日本壹岐岛)将朝鲜通信使一行使团护送至此的平户藩藩主松浦重信紧随其后,热情地向赵师锡一一介绍前来迎接的幕府官员和平户藩家臣。
“贵使可先于平户城暂歇两日,待身体稍缓,便随我等同往江户,面见我家将军大人。”幕府派来的迎接使井田昌弘客气地说道。
“有劳贵使。”赵师锡点头说道:“此次,本使奉我大王之命,率团来访,一者,为将军御台所不幸逝亡而表哀痛之意;二者,则是为加强贵我两国密切往来之关系,深化彼此之政治、贸易、文化交流。贵我两国,一衣带水,当世代为睦邻友好之邦,彼此守望相助。”
“贵使所言甚是。”井田昌弘微笑着点头说道,但眼角余光看到从几艘船上络绎不绝下来的朝鲜使团人员,心里却不由一阵收紧。
怎么朝鲜通信使团此次来了如此多的人员?那么这次接待费用,怕是又要糜费甚巨了!
自1607年,朝鲜第一次向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派出通信使以来,每次前来的使团规模都非常庞大,人数都在四百人以上,在德川家纲袭位大将军之时,朝鲜人更是派出了近五百人规模的通信使,让幕府接待人员颇为吃力,耗费巨大。
因为,作为东道主的日本为了彰显大国气概,朝鲜通信使访日期间所有的费用均由幕府承担,每次花费都在数十万两白银,沿途动员三十万人,需要七千至八千匹骡马,糜费盈万。可以说,每一次朝鲜使团的到访,都是对幕府财政的极大考验。
而这次到访的朝鲜使团人员,井田昌弘只是粗粗数一下,就有五百多人!
哎呀,这朝鲜人是来打秋风的,还是来吃大户的?一次来这么多人,哪是什么通信使,分明就是一群“劳民伤财使”!
朝鲜与日本自古就有密切的联系,在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后,采取“事大交邻”的外交政策,“事大”即对大明称臣纳贡,“交邻”即与日本、琉球等邻国的对等交往。“交邻”的表现形式一般是互相遣使报聘以及贸易等。
1402年和1403年,日本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满和朝鲜国王李芳远相继获得了明朝的册封,共同被纳入华夷秩序之下。1404年,日本室町幕府派出了“日本国王使”出使朝鲜,朝鲜乃于1413年首次派出以“通信使”为名义的使团(但未成行),开启了派遣朝鲜通信使的先河。
“通信使”是朝鲜王朝官方正式使节团,携带国书和礼单,要谒见幕府将军,这也是与译使等非正式使节的区别所在。所谓“通信”,乃是源于朝鲜王朝“交邻以信”(与之相应的是“事大以礼”)的外交理念,即沟通两国关系、传达交邻信义的使节。
后来,日本进入战国时代,朝鲜在此后一百多年没有向日本派遣通信使。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朝鲜于1590年派出了以黄允吉为首的通信使,但两年后丰臣秀吉大举入侵朝鲜,爆发“壬辰倭乱”,不仅致使日朝邦交中断,还差点打得朝鲜亡国。
待丰臣秀吉死去,日军也在明朝和朝鲜军队的配合作战下陆续撤出朝鲜半岛。虽然朝日已经停战,但朝鲜仍对日本戒备(恐惧)甚严,而由德川家康建立的幕府却在没过多久向朝鲜递来橄榄枝,试图恢复两国邦交。
他一方面要通过与朝鲜的贸易来充实其财力,另一方面则是收拾丰臣政权扩张政策所留下的烂摊子,因此急欲恢复同明朝和朝鲜的关系。一旦朝鲜同意复交、遣使来日,不仅可以使德川政权获得国际上的承认,也在日本各藩尤其是异己势力面前展示了德川氏的威望,从而达到树立政权合法性的目的。
在对马藩的积极撮合和两头欺骗下,朝日关系出现缓和,并逐步恢复正常,通信使也得以制度化,其后每逢幕府将军袭职或者重大庆典时,朝鲜王朝都会派遣通信使以示祝贺,而德川幕府则答书赠物以示感谢。
去年十月,朝鲜闻知齐国因贸易方面之事,与日本闹得很不愉快,德川家纲还跟齐国的访日使臣之间爆发过激烈的争执。在获得这个消息后,心思活泛的朝鲜君臣便有了联日制齐的想法,认为在背靠大明宗主的基础上,若是能联合日本,借助其强大的国势,共同对付齐国和永王云州藩,或许可以将他们的势力彻底驱逐出两国领土。
经过前期一番沟通和联络,朝鲜便于半个月前,派出了这支规模庞大的通信使,使团成员中包括礼曹、兵曹、户曹、工曹等六部官员,五卫都总府、五军营、内三厅、水军统御使、水军防御使等军方将领,试图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与幕府进行方位的合作,要建立一个针对齐国和云州藩的准军事同盟关系。
为了避免节外生枝,防止齐国和云州藩可能存在的海上拦截,朝鲜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