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吹过,竹林影动,竹叶哗哗作响,站在窗前,享受自然的清凉,四下一片寂静,黑暗之中,看不分明院中的景色,但风中带来花草的清香,沁人心脾,就让夏想十分享受。
真是一处清新怡人的所在。
果然都是眼明手快的政治高手,稍有风吹草动,就立刻迅速做出了反应,夏想一时出神,站在窗前,享受清风拂面的凉爽,心思却没有半点清凉。
不得不说,衙内的提议,很切中了要害,别的不说,至少一个打垮何江海的提议,就让他怦然心动。
但心动归心动,他也清楚,和平民一系相比,他和反对一系之间的矛盾更根深蒂固,衙内的提议固然不错,有很强的可操作。
就算他真和周鸿基连同孙习民一起联手,再借邱仁礼的权势,最终将何江海一系打垮打残,问题是,三足鼎立的齐省局势,在变成二元对立之后,他和周鸿基还会站在对立面之上。
何况何江海一倒,固然他的势力范围会扩大许多,周鸿基的实力也会随之而壮大。
衙内摆出的姿态似乎诚意十足,也似乎是借助超市事件,以至诚之心和他合作,显示出审时度势的一面,而且还礼让三先,其实仔细一分析,其实不然,也正是衙内此举的高明之处——或者说,是衙内背后人物的高明之处。
眼下齐省的局势,何江海颓势已显,乘胜追击,痛打落水狗也好,或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也好,总之,不管是他,还是周鸿基,都有将何江海的势力趁机完全削弱的共同诉求,不管有没有超市事件,合作的趋势不可避免。
衙内一方之所以借超市事件说事,表现出示弱的姿态,既退让又忍让,其实说白了,还是有迷惑他的意思,让他放松警惕,让他自以为是,以便在何江海被打败之后,在齐省进入二元对立的时期,也好迅速占领至高点。
……其实纵观齐省现状的原因,不管是邱仁礼,还是孙习民,或是周鸿基本人,都不得不佩服夏想的眼光和手腕,因为谁也想象不到的是,夏想在三足鼎立的齐省局势之中,会最先和周鸿基联手,也充分说明了一点,政治之上的分岐,会因为局面的变化和利益的转变,而发生暂时的对比变化。
夏想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及时而牢固地拉拢了周鸿基,充分利用纪委的权势,利用周鸿基急于打开局面的迫切心理,让何江海为他的傲慢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话又说回来,也不说夏想完全是在利用周鸿基,利益共同点之下的合作,永远是双赢,否则就没有合作的基础。既然是双赢,就是互相利用才能各得其利。
但是……诚如三国一样,三方对立时,任何两方之间的合作,都非常有限并且互相提防,不会有亲密战友式的联手,而且还有可能出现随时分道扬镳并且牵手对立一方的可能。
衙内也好,衙内幕后的人物也好,借超市事件提出三条看似诚意十足的合作条件,其实也是为了让夏想体会合作的决心,换言之,是告诉夏想,在将何江海彻底打残之前,他们不会变卦。
……也确实是一个极其难得的好机会,夏想心中生发了无限感慨,政治果然是最靠不住的友谊,不管京城之中又生了什么内幕,从总理前脚打来电话,周鸿基后脚就提出要真正联手,风云变幻之间,真是应了一句老话——翻脸比翻书还快!
夏想做事向来坚决果断,但这一次,他犹豫了,确确实实地犹豫了。
不提他一直以来对总理的好感,尽管经历了许多,还是一时无法对总理有敌对情绪,单说总理从未对他下过狠手,他对总理的好感,远大于反对一系。
况且说来,反对一系曾经有过要置他于死地的手段,他现在和周鸿基的合作还算勉强说得过去的话,如果和衙内密切合作,至少在感情上无法接受!
夏想对周鸿基没有天然的恶感,对衙内却有天生的敌意。再加上衙内现在在京城,已经将黑手伸向了肖佳,他再和衙内合作,岂能安心,怎会甘心?
但一口回绝周鸿基,放过眼下大好时机,又有意气用事之嫌,从政治上讲,不算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
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从来都会将私人情感和利益摆放两边,从不混为一谈。
还有一点,夏想还深知两个故事,一个是养虎为患,另一个是农夫和蛇。
周鸿基见夏想陷入了沉默之中,也不说话,自顾自坐在座位上沉思,因为他知道,夏想需要时间来消化他传达的惊人的消息,也需要理顺思路,计算得失,所以,他要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夏想思索。
而且他有理由相信,以夏想的手段和政治智慧,必然会答应和他联手,不管以后是不是会反目成仇,至少现在在对付共同的敌人的目标上面,会暂时达到一致。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但话又说到明处,谁也不会看到未来,眼前的利益才最重要。
再者说了,夏想越是慎重思索,周鸿基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