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昌嘴里所谓的摸鱼,其实就是齐明两国驻前线的军队,在私底下的一种暗中的较量。而且多数发生的新兵中间。
新兵的战斗力从何而来?不管是明军的将领还是齐军的将领,都深信一点,那就是自实战中来。平素训练得再好,但上了战场突然之间就拉稀摆带的并不在少数,只有一场场硬碰硬的血腥厮杀,才能打出真正的精兵。
所以表面之上,明齐两国边境之中似乎是一派风平浪静,但在暗地里,双方的残酷较量却从来一直都没有停止过。
但双方却又很节制,每一次双方的碰撞都局限在百人以下的小部队,而有基本上都是新兵。两边每当有新兵入伍的时候,便是较量开始的时候。有时候是齐人主动挑衅,有时候是明军率先发起。
以前的碰撞,双方大体上持平。但从去年年中开始,明军开始大占上风,原因无他,因为明军新入伍的士兵,再也不是一无所知的菜鸟,而是先在新兵训练中心呆了足足三个月之后,才会被分派到各部队中来。
这三个月,对于这些新兵而言,不谛于是一场地狱之旅,因为训练他们的,无不是经历过血腥残酷之战后,从尸山血海之中爬出来的。这些人,对敌人狠,对自己狠,当然,对这些新兵菜鸟就更狠了。
用秦风在成立新兵训练中心是所训示的那样,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为了彻底贯彻皇帝的训示,这些老兵们是将残酷进行到底的。三个月的新兵训练,不知有多少新兵因为达不到训练要求或者违反军纪而被遣送回家。
大明从来不缺兵源。
大明的士兵待遇极高,而且大明军人在国内地位也极高,一旦成为正式军人,所得饷银便足以养活一家人,更重要的是,呆满三年,哪怕没有得到提升回到地方之上,曾经的军人身分对他们寻找一份新的工作也是有着极大的助益的。起点要比一般人高出许多。
这便导致了每年的征兵季开始的时候,成千上万的大明青年会蜂涌而至,但能真正踏进行伍的人却是有限的。
这也便导致了大明普通士卒的质量极高,哪怕齐国人也在改革军伍之上下了极大的功夫,但要像大明这样,专门成立新兵训练中心,他们是万万做不来的,光是所在耗费的经费,就足以让齐人望而生畏。还有一点齐人更是望尘莫及的是,现在的大明新兵,已经没有不识字的人了。
识字,是大明人能成为一个军人的基本要求。这一点,齐人觉得有些荒谬,在他们看来,识不识字与能不能打仗完是两码事,但对于已经尝到了甜头的明队来说,认知就截然不同了,不说别的,这些识字的大明青年,学习能力比之不识字的人,就要高出一大截来。
当齐人的新兵,碰上了现在的明人新兵,双方的差距便立时显现出来了,这一年来,大明在每一次的暗战之中,总是大占上风。
不过齐人也不在乎,因为相较于大明而言,在人丁之上,他们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所以一点儿也不怕死人,死了,就再补充,总之,能够活下来的,才是他们所需要的。
宁则枫在海上采取着样蛊选兵的策略,现在这股风浪,同样也漫延到了边军之中。哪怕齐国朝野上下对此非议极大,但边军将领们对不会因为这些人的喋喋不休便罢手,因为他们很清楚,不这样的话,他们的军队素质,比起明人差距会愈来愈大。
而对于此,曹云是持肯定态度的。
死了多少,便再补多少。
当然,对于大明边军来说,哪怕是经历过新兵训练中心的一轮淘汰过后才进来的新兵,他们仍然是看不上眼的,不见见血,哪能得到老兵的认同?新兵训练中心那些在新兵眼中的地狱模式,在边军士兵看来,就是太小儿科了,不流流血,不死几个人,哪里会知道战争的残固。
所以新兵加入军队之后,摸鱼便成了一道必须的科目,那怕不是驻扎在前线的军队,也会以各种名目,将自己手上的新兵送到边境线上,去经历一次残酷的洗礼。
樊昌驻扎的昌渚马王集是繁华的交易场所,这里或者有无数的谍子在黑暗里翻云覆雨,但却不会有给了摸鱼的机会。毕竟双方皇帝的脸面还是要照顾的,表面上的和气亦是要维系的。而是湘溪,就完不一样了。那里的山区,就是双方摸鱼的血腥的战场之一。
送走了退役老兵们,樊昌回到了营区,他能感受到营区内那一层浓郁的伤感气息,他明白这样的气氛恐怕会持续好长一段时间,毕竟是在一起相处了这么久的战友,从此天各一方,有着极大的可能再也见不着了,不思念那是不可能的。
一起喝过酒,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这样的友益,没有经历过的人,怎么能体会其中精髓呢。
当然,作为经验丰富的将领,他知道想要冲淡这样的情绪,就只有一种办法。操练,玩命的操练,练得这些家伙每天一回到营房,除了倒头就睡的心思,再也想不起别的。熬过这一段时间,一切便又恢复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