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维尔用两天时间建造起来的这个临时基地是按照拓荒考察站的经典架构来设计的:这种站点以较为密集的小行星为顶点,用超级合金搭建骨架,骨架边缘设置大量起降平台和小型港口,以供工程无人机和各类舰船停靠,而骨架内环则分布着一级工程节点和二级工程节点,这些设施负责将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初步切割、扫描,剔除无价值的矿石杂物,并将有价值、粗加工的矿物样本送往物质传输站,物质传输站通过超空间设备把矿物样本直接送往基地中央的大型实验室。这一套简明高效的系统可以保证整个站点始终以最高效率运转,并且随着其配套的无人机群和工程船规模扩大,不断向四周的空间延伸。当发展到一定级别的时候,拓荒考察站可以升级成太空碉堡或者军事节点,模块化的帝国设备只需要稍加改装,就能在那些纵横交错的超合金框架上建造起一座太空城市。事实上现在首府世界的柯伊伯带基地最初就是这么来的:它的前身也不过是个拓荒考察站。
以基础型的拓荒站点为根基,不断升级架构,最终演化成兵站/太空要塞/殖民城/军事节点等等高级设施,这是帝国太空设施的常用升级流程之一。
当然,我们眼下这个拓荒考察站并没有如此升级的打算,尽管珊多拉已经考虑把这个偏远世界拉到帝国版图内,建设成一个军工核心宇宙,但这个作为采掘场的小行星带本身并没什么值得建立基地的价值,它对我们唯一有用的,也就是那些来自故乡世界的石头。
工作站中央的大型实验室内部是蜂巢结构,容纳了大量模块化的样本分析室,工程无人机采集到的陨石被分门别类送往这里进行各种测试,以确定它们穿越世界屏障的时间,并且尝试从这些石头上的蛛丝马迹来判断故乡世界当前的情况——当然假如能找到故乡世界的坐标那就更好了,只不过这个看上去希望渺茫,这里的空间骤闪已经结束了上万年,即便这个宇宙曾经和故乡世界擦肩而过,现在它们也已经相互远去很久了。
塔维尔带我们来到了她现在的工作间——严格来讲是当前这个质量投影的工作间,因为我们知道,塔维尔一个人的数量单位现在都是用篮球场来算的……
这是一个六边形的广阔大厅,可能用到了空间拓展设备,导致这里非常宽广。大厅里整齐排列着数十个无重力平台,其中半数平台上都悬浮着其貌不扬的陨石碎块。每个无重力平台之间的距离有十米左右,负责处理实验室杂务的科研用自律机械在这些空挡间敏捷地飞来飞去,检查每个无重力平台的工作情况,或者协助平台上的切割光束对陨石样本进行解剖。穿着白色制服的助理技师们一小群一小群地聚拢在某些平台旁边,分析数据,激烈讨论,或者充当表情帝:他们一定是有了什么重大发现。过去的两天里,在这个站点内的每一个科学家都经历了无数次重大发现:发现一种新的故乡物质,验证了先祖记忆中的某一条脚注,知道了故乡世界的一点新情报,都足以让他们兴奋不已。
帝国科学家从来就不是一个矜持沉稳的群体,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颗火热的心……
“这是最大的样本分析室,每种类别的陨石都要在这里保存一份,”塔维尔带着我们走向距离最近的无重力平台,“我们已经发现了来自故乡世界的三十七种物质,金属和非金属的都有。它们与记忆核心中记录的故乡信息完吻合,看看这些东西——”
塔维尔说着,环视了整个大厅:“这些古老的东西,来自故乡……我们的创造者就是用这些东西建造了方舟,甚至用这些东西,在第五世代创造了第一个原体,真不敢想象,我们会有机会亲眼看到这些原始矿物,整个研究团队现在都处于兴奋状态,这是自发现原体之后,我们第二次因为先祖的事情而如此激动。”
塔维尔提到了第五世代——这个我倒是知道的,当初珊多拉也跟自己介绍过希灵使徒的历史。他们将整个希灵文明以“世代”为单位进行划分,从第一个希灵人直立行走,一直到新帝国成立至今,都以“世代”计算。这个纪年法最值得人肃然起敬的地方就在于,它不是以某个种族的视角,而是以整个文明为视角来记录历史。第一至第四世代是希灵人的历史,也是希灵文明的孩童年代,记录了希灵人从组建部落一直到探索整个宇宙,并意识到世界边际的岁月——如今这一时期的历史早已残缺不,只有希灵使徒核心记忆中一点残篇断章能将其描述一二。
而第五世代则是这个文明的拐点:在这个世代,希灵文明遭遇深渊,又跳出世界,旧的希灵人灭绝,新的希灵使徒诞生,新生的种族代替了创造者,“人”被“使徒”所取代,故乡世界变成一个历史名词,而“希灵文明”被一个年轻的族群接手,义无反顾地踏入了无尽虚空——这也是“五”这个数字在希灵文明中意义重大的原因。
在第五世代后页,才是希灵帝国的历史开端。
很少有哪个文明的历史会是这样:它是文明通史,但在历史的中段却换了“主角”,历史前半段的种族被完取代,但这个文明的历史却没有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