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环,怡和大厦。
由于西伯利亚寒流南下的缘故,近期的香港阴雨连绵提前三十余天进入了全年气温最低的“寒冬”,在怡和大厦出没的职场美女们也在轻薄性感的夏装上多加了一件风衣。
祁连山从大圈椅中站起,摇晃了几下头部之后把拇指在颈椎上用力的按压了几下,缓解着长时间办公所带来的疲劳感。
怡和大厦极具特点的圆形窗外,维多利亚港笼罩在大片的浓雾之中,中环码头处的天星小轮和双体快船只能隐约看到橙红色的航行灯。
祁连山走了几步站在窗前,看了一会离大厦只有百多米的维港望,轻轻摇了摇头,觉得自己还是有点不习惯怡和大厦这圆圆的观景窗。
看起来大少说的半无错,祁连山想着梁远对怡和大厦的评价――其实怡和大厦就是一个竖起来放置的大号潜水艇,从大厦向外看总有些身处船舱的感觉。
收购怡和完成之后,远嘉在香港的办公地点从豪宅林立的太平山半山搬到了怡和大厦,结果无数隶属于远嘉的员工吐槽我们从风光无限的山顶发配到了阴暗窄仄的船舱。
要不要和大少打个报告,把远嘉在香港的总部从怡和大厦搬到毗邻的交易广场上去,祁连山摸着下巴有些不着调的思索着。
去年投资二百多亿港币的香港交易广场项目三期工程全部完工,香港置地旗下所拥有的商业地产面积还是蛮宽裕的,可惜由于中环地区的商业办公区域向来紧俏,刚刚竣工不久的交易广场三期大楼在没完工时就已经租出去了八成,眼下适合远嘉充当总部的商业地块还真没有。
香港置地坐拥中环地区半数高档商业大厦是港岛最大的商业地王,旗下营运的商业地产面积超过百万平米,结果除了七十年代兴建的怡和大厦居然搞得自家总部没有合适的地方落脚,远嘉的高层算是一头掉进钱眼里去了。
说来有趣,虽然受梁远影响远嘉高层都对房地产业务抱着有些瞧不起的心态,不过接手香港置地的业务之后。梁远按原计划提起用香港置地股份换取港灯股份的前事,结果却引来了远嘉创立以来最大的反对声潮。
包括苏良宇、祁连山、唐婉、刘文岳、简至康、何云伟、鲁恒升等一系列远嘉高层和外部重要人士异口同声反对梁远提出的股份置换计划。
唐婉指着远嘉的资产报表感触无比的说:提心掉胆了好几年怡和一入手远嘉的基础总算垒实了。
在远嘉未能收购怡和之前,远嘉的资产报表可以说难看的很,除了占据着全球空气净化器百分之二十市场份额的香格里拉电气有着优良的资产构成和很低的营运风险之外。集团另外两根现金支柱对苏贸易和对德贸易完全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不仅进入的门槛较低受国内、国际局势冲击的影响也非常大。
最简单的例子,唐婉一直建议梁远从国内贷款改善远嘉那岌岌可危的现金流,不过远嘉压根拿不出像样的抵押品,走正规途径所能获得的几千万元贷款以远嘉所从事的业务规模相比连杯水车薪都算不上。
一旦贷款规模扩张到数十亿虽然以唐婉的能力能搞定。不过对于远嘉来说这就成了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污点”,颇有些拿国家的钱给自己发财的意味,某人对共和国未来的很多事情都看不惯,但想打抱不平自身大体总该得能说得过去才成。
眼下怡和股份一入手局势登时翻天覆地,对于共和国来说恨不得远嘉把所有的股份都拿来抵押贷款才好,凯撒克家族看不上香港可不代表共和国看不上,国内金融业的高层都隐约知道香港经济变局是共和国高层出手主导,那个坑爹的南非1024国际投资公司就是国内经济力量在海外的白手套。
其实不光国内,英国政府也知道怡和易手是来自共和国的经济力量所主导,那家用来充当幌子的南非1024国际投资公司。堂而皇之的派了一个代表出现在针对英国肖克飞机公司的收购谈判队伍中,只要英国人不傻不会不明白这代表着什么。
从日不落帝国开创至今,大英帝国维系的三百余年间,什么时候见过英国本土需要为殖民地事务作出利益上的牺牲?
拥有六十亿人口的人类社会每天发生的新鲜事数不胜数,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只要媒体没有大规模报道和事情没发生并没什么两样。
香港某些人对怡和成功撤资物伤其类,颠颠的跑去了英国下院请愿,结果被下院用一纸英国无权干涉正常商业交易的公文打发了回来,英国佬发动了道貌岸然这个伪装技之后,大部分香港媒体都明白了如何报道此次怡和撤资的口径。
当然,少数倾向于湾湾的香港媒体依旧揪住怡和撤资深挖这事情不放。不过香港人向来相信洋人多过于华人,在大陆和英资媒体不约而同的默契之下,关于怡和撤资、本岛前途这种枯燥的财经新闻转眼被《两富豪为港姐争锋吃醋、送房送车争美人》之类的娱乐花边所淹没。
所谓商场如战场,实效信息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