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7章:东京鞑途沙(下)
有典韦许褚、五子良将、梁山五虎等众多猛将,共同参与攻城,第三天的攻城比前两天要猛的多。
战后经过统计,秦吴联军伤亡了五千人,却对织田家造成三千兵力的损伤。
在没有采用乐毅的狠招的情况下,伤亡的兵力更少,却打出了和魏宋两国同样的战损数据。
第三天的攻防战,也是至今为止,最为激烈的一战,西门的魏宋联军那边,也保持了和昨天一样的战损次。
也就是说,仅仅在这一天内,四国联军就折损了一万五千大军,而织田家则又损失了六千兵力。
在加上前两天的伤亡,织田家共计伤亡了一万五千大军,仅仅三天就损失了百分之十五的兵力。
当然,秦魏宋吴四国联军的伤亡自然更大,三天共计伤亡了两万九千大军。
只是伤亡的再多,也是倭人,而非汉人,对四国联军来说,根本没有任何影响。
况且,四国联军还可以从后方,继续征召预备军来充当炮灰。
反观织田信长,只剩下东京一城之地了,兵力得不到补充,每消耗一点就少一点。
此消彼长之下,攻破东京城,指日可待。
对此,明眼人虽都能看得出来,可在真正攻破这座城池之前,依旧需要用大量的人命去填才行。
四国联军才会师之时,总兵力是二十二万,之后周瑜又补充了三万,也就是二十五万大军。
可才经过三天的攻城战,就折损了近三万兵力,减员至二十万。
如此巨大的损失,哪怕是四国联军也有点吃不消,可是在攻破东京之前,又不可能停下攻城的脚步。
所以,在一番商议后,魏宋吴三国联军高层一致决定,将镇守后方的将军调到前线,并继续征召炮灰投入到到东京攻防战中来。
三国联军之中,就数宋国的底盘最大,将调三万倭军来前线,而魏吴两国则都是两万。
这么一补充的话,东京的联军数量,不降反增,反而上升到了二十九万大军,哪怕是用人命去硬填,也足以砸开东京的城门了。
不过这么一来的话,三国联军所掌控的地盘上的兵力,也就等于基本被征调一空了,只留有少部新兵维护治安的话,必然会滋生大量的犯罪和动乱。
对此,三国联军都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毕竟他们只是来搞钱的,钱粮到手就行了,倭国乱不乱他们压根就不在乎。
从后方的调集军队上前线也是需要时间的,而在这段时间内,四国联军对东京的猛攻显然不会停止。
第四攻防战结束后,经过统计,联军又损失了一万两千人,而织田家则伤亡五千五百兵力。
第五天的攻势,相比前四天要弱上不少,原因则是连续两日的攻城,将领们的体力消耗的厉害,必须要休息恢复体力。
所以,这一天虽同样损失了一万一千人,可对织田家却只损失了四千五百人,也是五天攻防战中伤亡最少的一千。
每天损失上万兵力,如此夸张的数字,看到联军众将都不禁心惊肉跳,这要是让他们的军队来攻城的话,就是部打光了也攻不下东京城呀。
在回过头来,看一下开战前的定策,联军将领们这才意识到,大秦提出的以倭制倭的策略,简直太正确了。
第六日,魏宋吴三国的预备军,终于抵达了东京战场,联军的总兵力也恢复到了二十七万,继而发起了更加惨烈的攻城战。
数之不尽的倭人,向东京城发起冲击,要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来强行叩开东京这种坚城。
织田信长见四国联军这边,竟还能维持这么猛的攻势,也有些扛不住了,毕竟他手中的兵力只有十万,每天损失四五千兵力的话,要不了二十天就会军覆没。
可真要是这样,那还算是好的了。
战争显然没有字面上那么简单,物资消耗、士兵的体能、士气、意志等等因素,都会直接反馈到守城当中来。
真到了大军伤亡过半,士兵疲惫,守城物资匮乏的时候,哪怕城内还有着五万守军,也一样是守不住城池的。
意识到这一点后,织田信长再也坐不住了,他不想在坐以待毙下去,可是他现在仅剩的最后一张底牌,就是四座卫城内的八万大军了。
织田信长本想留到关键时刻在用,可如今看来却是不得不用了,再不用的话或许都没有机会用了,于是飞鸽传书给四座卫城的守将,让他们领军出击给敌军制造一些麻烦。
对此,郭嘉早就有了防备,吕布和赵云的骑兵部队整装待发,就等着四座卫城内的织田军出城呢。
现在既然主动出来了,那他们还能讨的了好?直接就正面冲垮他们。
就在第七日攻防战进行的同时,岐阜城、大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