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1章:满清南下
自巨鹿一战,澹台誉身受重伤之后,就再也没有显露过踪迹。
哪怕是之后的渤海沦陷、袁绍战死、邺城大战、赵国灭亡,澹台誉都没有丝毫的动静。
十面埋伏之战前,秦昊还专门针对澹台誉做出了布置,可直到战役结束他人也没有出现。
之后秦昊也派密探调查过,可是根本查不到澹台誉的踪迹,就仿佛这个人直接消失了一样。
其实澹台誉并非消失,而是在渤海被苏定方围城之前,就被袁绍派出去护送三个儿子前往邺城。
澹台誉护送袁谭三人之后,都还没来得及返回,渤海就已经被彻底包围了起来,他又不可能强行杀进城去,于是就隐藏了起来等待袁绍的命令。
渤海城破之前,袁绍就预料到赵国可能会灭亡,于是也提前做出了布置,并将部分用以复国的力量,交到了心腹大将澹台誉的手中。
能被袁绍如此信任,澹台誉的忠诚自然也是有保障的,只是袁谭还未死亡,他却背叛了袁绍投靠了曹操,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袁谭和袁天罡都误会澹台誉了,他对袁绍可谓是绝对的忠诚,他之所以会投靠曹操,主要还是因为袁耀的忽悠。
赵国别灭,袁谭被擒,盯上袁家残余势力的,并不只有秦昊和李世民,曹操也是其中之一,并且很早就和袁术之子袁耀接触。
当初袁术被朱元璋消灭,廉颇带着少主袁耀,以及豫军的部分残余投靠了赵匡胤,之后又因主母受辱而背离赵宋,投靠了同为袁家的河北袁绍,袁耀一脉也因此在赵国扎根。
袁耀怎么也没想到,在秦军强大的攻势之下,堪称大汉实力第二的赵国,竟然这么快就要被灭国了。
一旦赵国灭亡的话,那袁耀也失去了庇护,而他还偏偏不能,又不敢投降秦昊。
袁耀可是知道的,父亲袁术身前就和秦昊有过节,而且秦昊还曾当街揍过父亲,可见两人之间的仇恨不浅,所以每次提到秦昊自己父亲都是一副咬牙切齿的样子。
在袁耀看来投靠秦昊只有死路一条,而这其实是他对秦昊的偏见,他太低估了秦昊的心胸了。
秦昊和袁术之间,最多只能算是私人矛盾,以秦昊的心胸,绝不至于连他的家人都无法容忍。
而就在这时,曹操主动接触了袁耀,并且许下重利,想要袁耀前来投奔的同时,再拉拢一匹赵国残余过来。
袁耀一下子就心动了,毕竟曹操和他父亲可是至交,在他小时候还曾抱过他,现在曹操既然做出了保证,那么肯定会庇佑他的安,于是袁耀就生出了投靠曹操的想法。
不久后,赵国灭亡,袁谭被生擒,袁耀等人赵国残余也都隐藏了起来,过上了暗无天日的日子,也就更加想要去投靠曹操了。
袁耀的才能虽平庸,但也知道不能一个人去的道理,于是就准备拉上他所属的这支袁家力量的执掌者澹台誉,和他一起去投靠曹操,以获得更高的待遇。
袁耀低估了澹台誉的忠诚,也高估了自己的口才,任他说的口干舌燥,澹台誉也丝毫不动摇,在强行劝说下去的话也惹恼澹台誉,无奈之下也只能让杨弘替自己去游说澹台誉。
曾作为袁术智囊之一的杨弘,口才自然要比袁耀好得多,在他循序渐进的劝说下,终于说动了澹台誉这块顽石。
杨弘以袁谭性子烈必定不会投降、秦曹必有一战投曹可报仇,以及复兴袁家,这三点作为出发点,才说动了澹台誉和袁耀一起投奔曹操。
澹台誉也觉得杨弘说的有道理,毕竟以袁谭的性子,肯定是不会投降秦昊这个杀父仇人的,而不降就只有死路一条。
袁谭若死的话,那袁家的嫡系血脉,也就只剩下袁耀,而跟其一起投靠曹操,也能保护袁家最后的血脉。
澹台誉是真的以为袁谭死定了,所以袁谭还没死,就带着袁绍交给他的实力,跟着袁耀一起投奔了曹操,一同投奔曹操还有杨弘、纪灵、袁涣、袁宗第等人。
澹台誉怎么也没想到,被卡在半步大宗师近十年的袁天罡,竟会在此时突破到大宗师境界,并且还从邺城天牢中救出了袁谭,以至于让他忠心耿耿的行为反而成了背叛。
此时袁谭和袁天罡就是在愤怒,也只能将这股愤怒压下,毕竟他们也奈何不得澹台誉。
“喂,你们叔侄两能不能先暂停一下,先说说怎么安置俺吧?”马山威一脸不爽的问道。
他本来都准备投降秦军了,结果就被李淳风一忽悠,就莫名其妙的跟他们一起越狱了。
现在再回会想,马山威真的是肠子都悔青了,干嘛要舍近求远去投靠李唐?投降秦军不是更好?
也不知道回去还来不来得及?
救出马山威并不在袁天罡的计划之中,毕竟马山威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