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濙回到报恩寺街的府邸时,听说耿浩已经在府上等了很久。
胡濙是京师派来的户科给事中,可以查阅地方各级衙门的档文,还能免费下榻省府县三级衙署的户部行馆。因此,有时候胡濙不一定会在报恩寺街这边。
“告歉,让公子久等啦。”胡濙抱拳上下摇动着。
耿浩拱手道:“也不算久,在下叨扰了。”
“公子书房里请。”胡濙客气道。
带耿浩过来的人是锦衣卫百户姚芳,姚芳送耿浩进书房后,便站在了门口。胡濙不动声色地看了门口一眼。
胡濙和锦衣卫不是一路人,但他们都受命于皇帝;宫里无非是要他们之间相互监视,不得隐瞒实情罢了。算不上是敌人。
这时耿浩迫不及待地从怀里掏出了一张折好的纸,开口便道:“胡科官请看,此物可有大用?”
胡濙接过那张纸,一边展开来看,一边观察耿浩的神色,耿浩是一副立功心切的样子。
在云南得到耿浩这个帮手,胡濙是很意外的。或许正因耿浩太年轻了、才会相信胡濙的话,也才会那么卖命……
当然胡濙不会告诉他真相:长兴侯一门几乎都死了,圣上不会留着其中一脉成为隐患,所以耿浩家也迟早要完!
胡濙只能信口说,耿浩还有可能继承爵位。否则耿浩为啥要替他干那么多事呢?
这世上的人,都是在为自己做打算、在想自己能得到甚么;几个人会考虑别人会怎么样?太相信别人,终究要吃亏啊!
胡濙微微叹了一口气,低头看手里的纸。
映入眼帘的诗名是“三圣塔怀古赠宝姬”。胡濙心道:三圣塔在大理,宝姬是谁?
他先大致看了一遍,一时间却没发现甚么特别之处。字很一般,写得很潦草仓促,似乎是誊抄的诗,也没有作诗之人的题名。
但当胡濙细读诗句内容时,便发现诗里写的意境很有意思。比如那句“登高不待东翘首,但见云从故国飞”,叫人不禁想象诗人为何有此感概,一般人似乎也不会有这样的感概。
……耿浩的声音道:“胡科官,这首诗有何作用?”
胡濙抬起头来,反问道:“耿公子从何处得到了这首诗?”
耿浩支支吾吾道:“今日上午我正好在滇池岸边,遇见了一个年轻女子,脸白得吓人。她给我的,叫我务必交给胡科官,更告诉我能立大功!”
胡濙忙提起笔在砚台里快速地蘸了两下,展开一张白纸,问道:“耿公子所言确凿,没有隐情?”
耿浩道:“我去滇池岸边的缘由,不便相告。后面说的话千真万确!”
胡濙奋笔疾书,把耿浩的话记了下来,又问:“那年轻女子的模样,请耿公子详细说来。”
耿浩回忆了一会儿,沉吟道:“中等身材,脸小、脸色煞白,眼睛大而有萧杀之气,乍看吓了我一跳,让我猛然以为见到了个女鬼!眉宇间与沐家的千金倒有两三分神似,细看不像,我不确定。”
“沐家的千金?”胡濙眉头紧皱,在纸上又写了一会儿,便说道:“请耿公子签字画押。我再查查。”
耿浩接过笔在纸上写下名字,问道:“若这是一条重要线索,胡科官会为我请功?”
胡濙笑道:“那是当然,耿公子只管放心。”
送走了耿浩,胡濙回到书房,便在自己的卷宗上写下一行字:脸色煞白的神秘女子。
胡濙对这样的女子毫无印象,也毫无头绪。
他摇摇头,又把目光停留在那首诗名上,盯着“宝姬”二字,胡濙有种似曾见过的感觉,但一时又想不起来……他查的旧档和云南人物太多了,这几个月来几乎遍阅诸衙署档文。
他心道:神秘女子甚么目的,为甚么用这种法子提供线索、难道是想隐瞒身份?
胡濙一头雾水,想了许久也毫无头绪,一时间甚至有种想放弃的念头。
但他不甘心!想想自己十余年寒窗苦读,昼夜用功才得到个七品官;而现在,只要查到建文帝下落,他就能平步青云……这点难处与十余年煎熬比起来,算什么?
胡濙冥思苦想,在案上一堆卷宗里随手翻阅着。就在这时,他一脸恍然,赶紧在成堆的卷宗里翻找起来。
很快胡濙便拿出了一张拓文。这东西,还是锦衣卫百户姚芳派人从柳坝村弄来的,来自阿姑庙外的一座石碑。
……位于昆明南郊柳坝村的阿姑庙,供奉的是元朝梁王之女阿盖郡主,为纪念阿盖郡主对第十代大理总管段信苴功的忠贞不渝。
但修建阿姑庙的,并不是元朝人、也不是白蛮人,却是明朝官府。大明官府建造此庙,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赞颂阿盖郡主,而是为了宣扬明军和白蛮人的友善情谊。
碑文中记载,第十代大理总管段功被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