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的剧本颇有些费思量。主角是一个美国人,一个跨国公司的雇佣司机,为CRT公司工作。在伊拉克某地遭受劫持,被活埋在地下。劫匪留给了他一个手电筒,一个手机,两根荧光棒和一把刀。他自己还有一小壶酒,一瓶药和一个打火机。劫匪要求他自己打电话联系筹措500万美金。
整个故事的背景并不是恐怖分子对于美国军人的袭击或报复行动,只是一个伊拉克人因为美国公司在伊拉克的扩张失去工作后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在这个劫匪眼里,美国人都是有钱的。但是从整个人质自救的过程中,影片所表现的就是,作为一个普通的美国人,他们同样贫穷,生活没有保障。
在整个挣扎自救的过程中,这个叫Paul的美国人拨打了911,国务~院,FBI,自己服务的公司,家人,朋友等,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漠、责任推诿和机构的官僚作风。影片的讽刺意味相当浓厚,同时也探讨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有内涵,有深度,低沉本,内容简单,对于邵帅军目前一穷二白的情况来说,这是非常合适的一个剧本。
这样的剧本拍成电影,从定位上来说,并不适合大规模的放映。事实上原本《活埋》是在圣丹斯电影节上,被狮门影业400万美元买下发行权,小规模放映后,收获了2000万美元的票房。在DVD发行后,销量颇为不错,大赚了一笔。
为了将故事搬运到中国背景,邵帅军不得不重新构架一遍内容,好在整个故事吸引人的并不是内容,而是内涵,改起来并不算困难。首先故事的发生地,还是在伊拉克的某处沙漠地底,还是在一具棺材中,只是主角改名为罗山。
罗山也向很多机构打去电话,大多数是美国的机构,毕竟那时候伊拉克战争刚结束,被美国接管。最后前来救援的机构,邵帅军讨巧的改为了中国政~府派遣的部队。贬低了美帝,抬高了国家,能让电影最后审核容易点。
大体的故事内容,很快就完成了,剩下的就是雕琢。作为一部小成本、单角色、单场景电影,要想不变得沉闷,就必须在细节方面下功夫。邵帅军不得不来回推敲美版《活埋》的亮点,修饰国版《活埋》的各种分镜头,这是一个费工夫的活计。
第二天一大早,邵帅军就被手机铃声吵醒,昨晚修改剧本到深夜,睡得很晚,接电话时他还是一脑袋的迷糊。
“喂,哪位?”
“请问是邵帅军先生吗,我是张一谋导演的助理,我姓庞。”
“庞小姐你好。”
“是这样的,你昨天递来的剧本,张导看了,想和你具体的谈谈。请问今天上午有没有时间,来我们剧组一趟?”
“有,我马上就过去,三十分钟后到。”
“好的,我会在剧组外围接你。”
挂了电话,邵帅军洗脸刷牙,在街边买了份早点,便匆匆忙忙的赶去《十面埋伏》的剧组。在庞小姐的带领下,来到剧组的摄影棚中,见到了闻名遐迩的张一谋导演。作为第五代导演的旗帜人物,张一谋这两年风头很盛。一部《英雄》开启了国内大片时代,加上这部近期最热门最受期待的《十面埋伏》,冠绝所有的内地导演。
张一谋见到邵帅军时,被吓了一跳,他以为能写出《山楂树之恋》的人,起码也是三四十岁人,没想到却是个小年轻。
“这剧本真是你写的?”张一谋不敢相信。
邵帅军点了点头:“当然。”面对大导演,他没什么局促,前世虽然混的不出名,但也是跟许多大导演喝过酒吃过饭的。娱乐圈说大很大,说小也很小,混的长了,形形色色人物见识也就多了,大明星小演员都是人,没什么区别。
这份镇定,多少让张一谋高看了两眼:“不简单啊,你今年有十八岁吗?”
“刚满十八。”
“啧啧,说说怎么想起写这么一个故事?”
“故事起源于我一个认识的长辈,突发奇想的就写了,为了还原那个年代的背景,我还特地征询了很多老一辈的意见。张导,您觉得这剧本怎样?”邵帅军编了个借口。
“我就直说了吧,剧本我很喜欢,打算买下来,不过现在不会拍摄,今年我已经有了拍片计划,也是一部文艺片。你写剧本,肯定不想被埋没,我肯定会拍摄,但是会拖几年。价格上我会做些弥补,你打算定价多少?”
邵帅军知道张一谋今年会拍摄《千里走单骑》,也不在意《山楂树之恋》现在拍摄还是不拍摄。至于剧本雪藏,06年艾米发表原著,两相冲突怎么办,在邵帅军想来,艾米05年才开始写,完可以等以后赚钱了,找上门要去,解决事端,扼杀李鬼撞李逵的情况……
“我只是一个新人,行内的规矩不是很懂,张导您定个价吧。”邵帅军将皮球踢了回去,张一谋这样知名导演,也不会讹诈他。
张一谋想了想:“这样吧,一口价十五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