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氏心如刀绞,转过身拖着沉重的步伐往门口走去,一步三回头。
但杨华梅似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始终围绕在小黑跟前嘘寒问暖,再不肯分给谭氏一个眼神。
谭氏一咬牙,扭身跑出了老王家院子。
身后,灶房门口,红梅一瓢洗锅水破到地上,望着谭氏的背影扬起唇角。
死老太婆,连自个亲闺女都嫌弃你了吧?活该!
家家户户都沉浸在过年的欢快气氛中,加上刚刚又分到了赈灾粮,这年味更是浓稠了。
谭氏失魂落魄的往老宅那边走,沿路遇到不少村里出来洗菜的妇人,她们跟她这热情的打招呼,谭氏一概不搭理。
这些妇人们便识趣的让到路边,望着谭氏的背影小声议论:“这老太太咋啦?瞅着不高兴的样子啊?这又是跟哪个置气了?”
“哈,这老太太长年累月都这样,看谁都不顺眼,好像人人都欠着她的钱呢!”
“看样子是从老王家那边过来,难不成是她家老闺女给她气受啦?”
“八成是,不然哪个敢给她气受?”
“哎,这老太太也真是好命,七十多岁的人了,走起路来还健步如飞的,身子骨硬朗哟。”
“我听说老年人身体太硬朗,活得岁数太长了也不见得是好事,对下人不好。”
“呀?还有这样的说法?不都说家有一老是一宝嘛?”
“宝是宝,可这宝要是岁数太长了也不好,克下人,不然你看他们老杨家老大老二还有老二媳妇,早就死了,坟头草齐腰深。”
“呸呸呸,大过年的你们几个能不说那些晦气话嘛?咱手里这些菜可是洗来端上年夜饭桌的,一点儿都不讲究。”
“哈哈,大吉大利,不说了不说了,都散了……”
几个妇人散开后,不远处的院墙跟下突然露出半边身影。
谭氏站在那里,双手攥成了拳头,牙齿把下嘴唇都咬出了血。
“老大,老二……”
她嘴里喃喃着,眼泪啪嗒往下掉。
然后她听到那边有脚步声和说话声过来,赶紧抬起袖子揩了把眼睛,转身朝另一个方向去。
……
骆家。
虽然骆风棠和辰儿缺席了,拓跋娴也回了北方,但今天的骆家依旧很热闹,甚至,这热闹的程度远胜过以往任何一年。
为啥呢?
三个原因。
其一:添丁进口,双胞胎兄弟团团和圆圆的加入,为这个家增减了无穷的活力。
其二:许多年没在家过年的大志,今年难得回来了。
不仅他自己回来,还带回来四个亲戚家的表姐表妹。
其三:王翠莲新认了红袖做干闺女,而且红袖晌午之前陪营地里的那些小女兵吃了顿团圆饭后,便赶回来陪王翠莲他们过大年。
一口一个‘干娘’,叫得王翠莲那是心花怒放啊。
这不,大志,骆宝宝兄妹俩跟着骆铁匠去山里烧香去了,家里红袖,姚英帮王翠莲筹备年夜饭的事儿。
黄桂儿在屋里精心打扮,各种妆容化了又洗掉,洗掉又重新画,折腾了小半天都确定不了到底那一套妆容才能配得上今天这种特殊的日子。
姚月去了小乔屋里陪她聊天。
杨若晴呢,因为郑小琴过来了,所以两个人先合力帮团团圆圆洗澡换过年的新衣裳,接着郑小琴再挨顺儿的将团团圆圆喂饱饱。
“晴儿姐,夜里我再过来喂一回咋样?”郑小琴征询着杨若晴的意见。
杨若晴说:“不用,平时咋样这还咋样,夜里给他们煮羊nai吃,今夜过年你就安心在家守岁吧。”
郑小琴点头。
“对了,先俊打算啥时候把他娘接回村来啊?”杨若晴又问她。
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里,因为各地频发的灾情,北方干旱严重,大片土地龟裂,成千上万的老百姓饿到啃树皮。
而南方则洪水泛滥,大片的屋舍田地被毁,老百姓家园尽失,损失惨重,举国上下民不聊生……
所以大齐皇帝齐星云一方面积极采取对策来拯救百姓于水火,抗洪防旱,发放救济粮,甚至考虑到在灾难中折损的劳动力,齐星云下令大赦天下。
所以先俊娘运气好,赶上了那趟东风,原本该送去砍头来喂姜二偿命的她竟又被无罪释放了。
“哎,说起这事儿就让人心烦意乱啊。”郑小琴轻叹了口气。
“县衙那边是腊月二十六捎信过来,让先俊去县衙接人的。”
“可先俊他爷和他大伯对我婆婆恼恨得很,死活不让先俊把人接回村子,爷还说了,要是先俊敢把人接回来,他就不认先俊这个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