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张圭的质问,张维根本就不敢表示任何的反驳,唯有将身子弯得更低,恭敬而顺从地答道:“学生不敢,听凭首辅大人治罪。”
张圭的询问,从来都不是询问,也不需要对方的回答,只需要对方顺从听命就行了。
这是张维跟在张圭身边数年总结出来的经验。
可是这一次,张圭听完张维如此驯服的回答之后,并没有如往常一样神色稍解,反而冷笑一声,意味深长地说道:“哦?既然要听凭本官治罪,那不如你就亲自去恳求陛下收回成命,召回冯永亭、官复原职,以将功折罪吧!”
张维一听这话,立刻“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张圭这哪里是让他将功折罪,分明是暗指他投效皇帝,帮助皇帝做成了冯永亭这桩案子。
虽然这是事实,但是他绝对不能承认!否则,等待他的就不是丢官送命那么简单了,只怕还会累及家人。
“怎么?你不接受?”张圭冷冷地看着张维,目光寒若坚冰。
“学生不敢不从。”张维伏地颤声道,“只是,学生自知能力不济,不敢担当此重任,还请首辅大人另换其他惩处。”
“能力不济?”张圭冷哼道,“这难道要比代理内阁首辅还要难吗?当初本官离京之时,将整个内阁、朝堂都托付给你,怎么没见以能力不济推辞?
“还是说,你不是做不到此事,而是不愿意做此事?”
张维见张圭将话挑明了,紧张的同时,又奇异地放下心来。
他早知助皇帝将冯永亭撵出京城,张圭肯定会疑心到他的身上,可是一面是皇帝的逼迫,一面是冯永亭势大且一向与张圭内外勾结,当初撵走高珙就是二人的手笔,因此不论是主动为之,还是被迫相许,想要扳倒张圭,冯永亭都将是仇敌兼巨大的障碍。
因此当初他才会顺势答应了皇帝的要求,也对张圭的怀疑问罪早有准备。
先前张圭一直未曾明说,他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已,如今张圭把话挑明了,他反而放下心来。
“首辅大人明鉴!”张维叩首,情真意切地表白道,“学生才疏学浅,有赖恩师提拔,才能补入内阁,为此不知被多人少背地里议论指摘……学生为此勤勉向学、孜孜不怠,就是怕有负恩师的提携与栽培,玷污了恩师的名望。
“当初恩师离京,将内阁大任交予学生时,学生就自知能力不济,也曾百般推辞。恩师看重学生,坚决不受。
“自从恩师离京之后,学生战战兢兢、日夜难安,生怕出了差错,有负恩师所托。可谁知冯公公竟会在陛下眼皮子底下玩弄手段,还被陛下堪破了……
“陛下雷霆之怒,要治冯公公的死罪,学生百般周旋,甚至发动相熟的人齐齐上书谏议,方才留得冯公公一条性命。
“恩师让学生说服陛下,将冯公公重新调回京城,学生,实难堪当此重任。恩师若执意如此,学生愿意挂冠归去以谢罪。还请恩师体恤学生家中上有双亲,下有稚儿,实不敢再次触怒龙颜,祸及家人!”
张维说着,重重地磕了三个头。
虽然当初推辞代理内阁首辅一职不过是应有之客套罢了,但是如今却正好用来做说辞。
此次如果能够借由辞官归乡打消张圭的怀疑,继续留在内阁以图将来自然是好了;如果不能,能扳倒一个冯永亭,也算替高珙报了一半的仇,勉强算得上是报答他的知遇之恩了。
张圭没有说话,静静地盯着跪伏在地的张维看。
其他人亦不敢多言,垂首乖顺听命。
书房内静得针落可闻。
良久,一个官员站起来,拱手施礼,战战兢兢地替张维说情:“首辅大人,冯公公一案一经传出,我等就立刻去了内阁寻张大人,张大人为此多方奔走,并立刻派人亲去禀报首辅大人。虽然最终能保冯公公身而退,却也算是保住了一条命……
“张大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还请首辅大人三思。张大人若是去了,我等岂不是少了位绝佳助力?况且到时候,内阁的位子空出来一个,想要在各方的虎视眈眈之下,再安排自己人进去,可就难了。
“万望首辅大人三思!”
张维在心里默默地记下替自己说话的人,心想万一自己将来当权了,要对张圭一派的人清算,对此人倒是可手下留情一二,以报答今日之恩。
张圭当然不会如此轻易地就将自己辛苦培养的接班人给赶走,但是他需要求证张维在冯永亭一案中扮演的角色,确定他有没有背叛自己,也需要给张维一个教训,让他牢记这次的事件,不敢再犯。
见有人替张维说情,张圭便顺势道:“既是如此,那便罚你尽快在内宫找一个可靠的人,接替冯永亭吧。”
往常冯永亭在内廷执掌大权,很多事情内外通气,十分容易;可如今冯永亭被皇帝发配到了蛮荒之地,内廷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