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对这些事情一概不怎么理会,如今他的部注意力都放在了前些日淘到的据说是唐代虞世南钩摹的东晋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巅峰之作《兰亭序》。
被誉为“中国行书第一帖”的《兰亭序》真迹因为被唐太宗陪葬于地下,目前市面上流传的大多是后人从仿本上临募下来的,无一胜过王羲之的原作。据传当年唐太宗得到真迹时曾诏当时书法名家赵模、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钩摹数个乱真副本,分赐亲贵近臣。而虞世南则是唐初书法家最优者,而且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交好。因此据说他临慕之作可得原帖一半以上的精髓。
前不久林海才从博古斋高价买下虞世南的仿作,整个人都沉溺其中,除了公事下衙之后就一头扎在书房中不出来,不眠不休,甚至连吃饭都要三催四请。为了不耽误来回走动的时间,林海要求把饭菜送到书房去,结果大多是怎么样送进去的怎么样拿出来。本来林海就是一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身体健康水平一般,不过好在家境富贵,病的时候不用担心无钱请医生。若是没有突如其来的灾病,活到这个世界的平均寿命还是有可能的。可是架不住他案牍劳顿之后又对自身精神世界的痴迷,入起迷来,根本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劝也劝不听,拉也拉不出来。贾敏甚至怀疑,若不是“正常起来”的林海深谙养生之道,他的身体早垮了。
本来贾敏想着饭后和林海闲谈时,隐晦的说说她和王夫人的恩怨,暗示他,虽然贾家是她娘家,她这些年来对贾家也很好,但是从来没有把女儿嫁入贾府的意思。提前给林海打个预防针,免得真有那么一天,历史回到原有的轨道,她早亡,林家没有继承人,林海若是相信贾府给的承诺,将会害了黛玉。
在贾敏看来,与其相信贾家,还不如相信一向疏于往来,而且祖上有嫌隙,血缘有些远的林氏族人。毕竟那么大的一个林氏宗族,还是有可能的找出一个忠厚老实值得托付的林家子弟的。况且林家自前朝就以书香传家,读书之人,受圣贤书影响,爱惜名声如同爱惜羽毛一样,为人行事总是贪鄙,多还是蒙着一层遮羞布,少不得还要顾及一点面皮,少有□裸不加掩饰直接行事的。
虽然选择林氏宗族也是无奈之举,可是贾敏认为怎么都比贾家要好。托付给林氏宗族,黛玉没准还有条活路,能够平安的长大,及至出嫁。可是一入贾家,黛玉真的是羊入虎口,有去无回。不说贾家素日里让黛玉过得是“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风霜雪剑严相逼”,单贾府背信悔诺之后,黛玉就算不为宝玉泪尽而亡,也注定一死。
因为贾家不可能把黛玉嫁出去,黛玉没有了傲人的嫁资,又是孤女一个,没有母族可以依靠,她的婚事本就高不成低不就,不好选择。而一旦她出嫁,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家,都不比黛玉不通世情,怎么会猜不出贾家贪墨林家家财之事?哪怕不上门讨要,单把此事传扬开来,一个欺凌弱女的名声,而且还是他家的血脉之亲,就算贾家的政敌不借此做文章,这么不堪名声对本就处境堪忧的贾家也是一大打击。为了把危险扼杀在摇篮里,黛玉自然是要永久留在贾家,既然宝玉娶不了她,那么她只有一死了。
只是贾敏看到林海食不知味的扒拉了一小碗饭,就急急忙忙的奔向书房。话到了嘴边又咽下,什么也没说。贾敏相信,就算这个时候她跟林海说什么,林海都会答应的好好的,其实根本是有听没入心,他的部心神都在新来的字帖上。贾敏叹口气,吩咐醉墨回头往书房里送些滋补的汤水,提醒林海的贴身小厮嘉言让他盯着林海吃下去。
一夜好眠,贾敏醒来,听醉墨说林海又在书房里消磨到半夜,若不是嘉言再三提醒他还要上衙办公,林海绝不肯去睡觉。贾敏无奈的摇摇头,对于这种状态的林海已经无语。提及他那些心爱之物,林海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甚至在贾敏看来,林海对他那些爱物的看重都要超过妻女。
吃过早饭,赖嬷嬷就带着林之孝家的来给贾敏请安。贾敏端着一盏党参黄芩蜜茶喝。黛玉坐在一旁,两只小腿悬在空中,不耐烦的蹬着,喝着王嬷嬷喂的银耳雪梨百合羹。贾敏看见她们进来,赶紧示意王嬷嬷把黛玉带走。
赖嬷嬷落座后仔细的端详了贾敏一番,笑道:“昨天太过劳累,以至于没有细看。如今瞧来,姑太太的气色可比怀着大姑娘的时候好的不是一点半点,这个肚子的孩子只怕是有福的,一定会让姑太太称心如意。”
贾敏笑笑不语。肚子里的这个在三四个月的时候没少折腾,远比怀黛玉的时候闹得厉害。可是贾敏现在气色好,不过是因为她不像原主一样,在怀孕初期患得患失,盼着是个男孩,又担心不是男孩该怎么办?因此食欲不振,心情郁郁,以至于身体消瘦,胎儿发育迟缓。等到真的诊脉断出肚中的是女孩之后,失望之后,在钱嬷嬷的开解下,心思落定,想着只要能怀孕就好,争取下一胎得男。
偏偏这个时候贾府送来消息添堵,贾赦之妻因病去世,似乎因为贾赦宠妾灭妻之事和她大嫂子的娘家闹得不可开交,最后事情落幕,两家决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