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外面吃多费钱啊,你等会儿,我下面给你吃;还是说你吃惯了美国人的饭菜,开始嫌弃我手艺了?”虽然昨天赚了两百多美元,回来后郭燕数了好半天,愣是激动得半天没睡着,可她还是舍不得那点早餐钱。
“来,我给你算笔账!”沈隆没有和她争执,而是掰着手指头算起账来,“就算是下面,连洗菜烧水煮面,再加上洗碗涮锅,咱算半个小时不少吧?要是我能早去林肯艺术中心半个小时,就按照昨天的标准算,半个小时大概能赚二十美元,你觉得咱俩早餐能吃到二十美元么?这笔账你看怎么算更划算?”
郭燕呆呆地想了半天,“好像还真是这样。”如今的国内,人们基本上有事儿才会去外面吃饭,还得是大事儿,一般情况就在自己家做算了,没谁会想到这一点。
恐怕他们都无法想象,再过二三十年时间,小年轻基本上就不在家做饭了,早中晚三顿都在餐厅吃,有时候懒得出门手机一划拉,外卖就给送上门来了;这实际上是经济发展导致分工细化的结果,而美国早就在这条路上了。
一直到肯德基,郭燕才反应过来,“我说账不是这么算的吧?咱们过来排队取餐吃饭也得花时间啊?那能节约半个小时?”
“可咱也不用做饭洗碗了不是?”沈隆利用喝肥宅快乐水啃鸡腿的间隙说道,“再说了,你做饭洗碗多辛苦啊,以前是没办法,现在既然来了美国,能让你少辛苦一点儿就少一点吧!”
郭燕的鼻子有些发酸,王起明非常看重他那双拉大提琴的手,以前在家里做饭洗碗这些活儿可都是她干的,现在听到这种话难免会感动,过了会才喃喃说道,“没事儿,要不这样吧,等我晚上回来先熬点粥,做点凉菜啥的放冰箱里,明天早上起来热下就行;吃完了先把碗筷也放冰箱里,晚上回来再洗。”
“这样你就太辛苦了!”沈隆拉起了她的手,“你这双手可是拉小提琴的,不是做饭洗碗的,咱们白天忙活一天,晚上已经够累的了,你还要折腾到这么晚,时间一长那儿坚持得住?”
说完害怕郭燕坚持,沈隆赶紧又补充了一句,“而且也会影响白天的演出效果,这就得不偿失了。”他想起了原著中郭燕刚来美国的情况,白天在制衣厂里织毛衣,到了晚上还得去厂里开叉车,几乎没有休息的时候,不过现在既然我来了,肯定不能再让你这样了。
郭燕张了张嘴巴,最后还是啥也没说出来,她只是默默地从自己的餐盘里取了一块鸡翅放到沈隆这边,沈隆笑了笑,三下两下将鸡翅啃干净,郭燕这才露出笑容。
“王先生,郭女士,非常期待你们的演出。”等到了昨天的演出场地,罗伯特和鲍里斯热情地过来打招呼,他们甚至提前给他俩准备好了椅子。
郭燕和沈隆先热了热身,拉了几首练习曲,在这一过程中,郭燕也渐渐冷静下来,初步适应了街头演出的环境,然后《梁祝》的美妙旋律再次在林肯艺术中心附近响起。
这首曲子郭燕和王起明已经合作过很多次了,只要微微闭上眼睛,无视了周围的观众,她就感觉到好像重新回到了京城的音乐厅里一样,那熟悉的旋律自然而然地演奏了出来,只是少了长笛、铜管、木管等乐器的伴奏让她有些遗憾,光靠两个人还无法完发挥这首曲子的所有魅力,完整的《梁祝》可不只有大小提琴而已。
二十多分钟过后,现场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看到琴盒里逐渐多起来的硬币和钞票,郭燕感觉到了一种和在音乐厅里演出完不同的满足感,观众们对演出的回馈更加直接。
“你先去休息下,我换首曲子,然后你来独奏,就拉《茉莉花》好了。”沈隆叮嘱一番,然后开始拉起了德沃夏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只是这次表演结束的时候,掌声远没有演奏《梁祝》时候那么热烈,收益也没那么多,这里的观众欣赏德沃夏克的次数实在是太多了,而且他的演奏也绝算不上太好。
不过轮到郭燕拉《茉莉花》的时候,观众们的反应则要热烈了不少,对于这首曲子,美国的观众倒是并不陌生,因为《茉莉花》是著名歌剧《图兰朵》中的一段儿。
《图兰朵》的作者、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但当时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一个在中国作大使的朋友送给他一个八音盒,里面的曲子就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民歌《茉莉花》,普契尼听过后非常喜欢,然后把调子写进了以中国为背景的歌剧《图兰朵》中。
就这样,沈隆和郭燕开始了在纽约的新生活,他们每天一早起来前往林肯艺术中心演出,晚上在回到贫民区的地下室里休息。
每天的收入有多有少,不过怎么算都比去餐厅刷盘子洗碗强无数倍;过了大概半个月时间,他们去了趟姨妈家,把那九百美元给姨妈还上。
姨妈见了略微有些惊讶,同时还有一点儿小小的失落,或许是因为郭燕他们的行为已经超出自己的掌控了吧。
从姨妈家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