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本书实在是没有人看,所以我一直只是在苦撑,连续50多天没断更过。我心中想的是第一次写书,不管有没有人看,我自己要有点恒心,争取写完。
结果老婆一句话打破我的苦行状态,她问我,你的书没人看,你坚持个什么劲。
我说还有两个读者,一直在看,我要为他们负责。(这两个读者是“余,波”和“做个不一样”,不管如何,这里再说声谢谢。)
老婆说,这年头,谁要你负责,你什么本事负得起多大个责。
我一想,也是,写个快餐,逗乐的事,扯个责任有什么意思。看书的爱看就看,不看就走,写书的爱写就写。不写就停,谁也不欠谁的,负个什么责。
想起我写东西的初衷,一是当小白很多年,也有很多想法,经常想写点东西。二是想看一下自己有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如果能成功,一定会有很大的成就感。
所以归结起来就是有写作冲动,并想追求成功。
那么写到现在,就与我的初衷不符了,因为这本书不可能成功,也就打消了我的冲动。
国庆期间,本来放假是有大把时间来写书的,结果因为思想原因,我最终没有写多少。
现在,我终于下了决心,把这本书做个最简单的完本,把这本书设的埋伏几句话抖完,其他情节按大纲写法走完。
银州城空虚。打击草原上的鞑靼成了需要,李易他们协助特穆尔,夺回了他自己的部落,并吞并了三五个其他部落,然后转而向西,打败实力大损的喀西鞑靼。这样一来喀西和喀仑两个鞑靼势力都削弱了。
李易回到临海关,结果被王府抓捕起来。原来辛纹在仇恨的驱使下,到王府告了李易的黑状。李易的母亲到王爷处求情,原来李易是王爷的种。
但在银州全面传教的李易实力大增,完全不惧怕王爷,最后双方妥协,王爷认李易为义子,李易可以在北国传教。
李易去云州传教,这是北国最靠近中原的城市,也是北国第一大城市。
在云州。他巧遇当初给他算过命的算命先生。
一番威逼下得知真相,原来李易竟然是讨北王的嫡子,张本才是他母亲生的。
张本并不是原来说的和李易同年同月同日生,而是要比李易早出生几天的。
在李易出生那天,他们两人被李贵联合几人调包了,他的母亲没有参与,却也是知情人。
(李易和张本的名字我在取的时候就把这些深意放进去了。易者,因利益而换。本者,本来就是。)
明白身世后李易很是厌恶李贵这个名义上的父亲,但是并不是仇恨,他将李贵贬到军山庄伺候他爷爷,做一名最普通的小喽啰。
张本按惯例在成年后要去帝都接受册封。这既是一种变相质押,也是培养未来皇帝和未来藩王间感情的过程。
但是帝都并不平静,这些王世子和帝都的公侯家的公子斗得不亦乐乎。
李易陪张本一起在帝都生活,充当暗士和谋士的角色。两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张本不知道)在与这些人斗法的过程中结下了深厚的兄弟之情。
征东王世子居然背叛四王集团,与公侯家来往密切。这导致皇室和其他三王的不满。
李易用宗教渗透东王手下世家,阴谋削弱征东将军府。
恰逢天下大旱,除了镇南王治下,其它地区,包括中州大地和其他三个王国都发生了灾难。
因为中州前年也是大旱,所以中州暴发了农民起义。李易暗中派人参与,并起义军导向东国。
征东将军府由于手下世家的背叛。终于倒在了起义军的手中。
皇帝也无暇顾及东国,中州大地最终也在其他三王暗中使坏下,起义一波接一波。
李易开始笼络中州的中下层世家,主要是伯爵与子爵,以及冲击子爵的那些武术世家。
形势的发展使得天下人明白了,每二百年一次的大洗牌开始了。皇室在一次次起义中削弱了实力,失去了对公侯家的控制。
最终,三公分魏,中州被三家最有实力的国公家瓜分了,不过中州实力在争斗过程中也损失严重。
李易从后台走到前台,控制了东国,并与北国联合起来。
天下最终分成了七个势力,东北国是最大的势力。七国争霸正式开始。
张雍一心想做皇帝。结果在征讨南国时被六国联军大败,自己也身负重伤。
李易觉得张本太年轻,性格也不是当上位者的料。张本还收了辛纹做宠妾,这是一个对李易充满仇恨的女人。她经常进言引起张本对李易的忌惮。
如果王爷还在,李易和张本还可以和平共处,但是在王爷垂死的那段时间里,张本和他手下的一些小动作让李易意识到,一旦张本上位,二人兄弟没得做,迟早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