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郡厌次港,和临近的渤海郡渤海港比起来,小巫见大巫,而且因为相互临近,所以被进一步抢走了“人气”。
看名字就知道,一个用“县”来命名,另一个则是用“郡”来命名!
厌次港在之前的两个月里,被光顾了三次,除了第一次抗住了一波楚国海军的佯攻,之后楚国海军便撤走去了渤海郡之外,另外两次都被攻破、掳掠过。
楚国对自己解放奴工工坊的行为,自然有其他形容,不过在魏人看来属于“掳掠”,魏国朝廷也是这样宣传。
吕布也并不否认,自己在正义之战中,夺取了一些战利品,而且白图也好、楚国朝野也好,对此都十分认同。
第一次被攻破的时候,魏国的守军还在这里损兵折将,而第二次……魏国已经放弃了这里,将港口的基本设施也进行了破坏,令楚国登陆的时候需要先换小船。
在这已经入冬的十一月,厌次县显然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在这时再度被袭击!
并且这一次,楚军不是“逛逛”,而是八千精骑直扑厌次县城……
没错,正是张辽所率领的奇兵——八千都是“骑兵”,不过只有三千是真正的骑兵,另外五千……只是配了马匹的步兵而已。
当然,后者因为也被枢密院制度化为新兵种,所以使用的也不是原始的“马匹”,而是民用马训练而来的,一种……看起来像悬浮式三轮车的交通工具!
总之就是并不具有骑兵的冲锋能力,不过可以大幅提升押送物资的能力、远程奔袭时也勉强可以跟上放慢些速度的骑兵。
对于楚军来说,运输显然很重要——运输通畅,也就意味着火炮在敲门……
当夜张辽组织登陆之后,刚好在黎明时,赶到了厌次城所在,一番炮火连天后,成功破门、攻占了厌次县城!
并且在当天中午,原本负责“声东”的吕布主力,这回援到了厌次,而张辽的骑兵部队,也在短暂的修整一上午之后,继续向西北方向扑过去……
目标正是渤海郡的治所、并且也是冀州东部重镇的南皮!
从袁绍时期开始南皮就是被重点建设的军城,在白马之战,袁氏元气大伤后,袁谭就是以南皮为大本营,又苟延残喘了几年,为楚国争取到了彻底拉开代差发展时间。
哪怕是在魏军“收缩”之后,南皮也属于必守之地之一,只是现在显然缺少警戒……
算算时间,厌次的溃军怕是都未必能先一步示警。
不过既然是军城,自然没有“孤城死守”的道理,本身在周围道路要冲就是军寨纵横。
然而在张辽的奇袭下,这些普通军寨直接被“运输骑兵”洗地式的拆除,一路杀到了南皮城……
其实哪怕是普通军寨,如果准备妥当,有堑壕配合的话,也未必挡不住张辽的一波推进,只是……毫无准备之下,准备靠木制、尖端包铁的拒鹿角之类,来抵挡楚国的骑兵和炮兵,显然是想多了!
张辽也很好的发扬了,白图“亲传”的战术——炮兵轰,骑兵冲,步兵上……
也就是19世纪初期,发国的传奇皇帝拿破仑的“主流”战术!
先用炮兵洗地,之后骑兵冲锋,再用步兵压上占领阵地……
最大程度的,发挥当时发国在炮兵、骑兵方面的优势的战略。
而现在第三步也可以省略,毕竟张辽只有八千人,目的也只是冲破防线,至于站稳阵地什么的,交给后面的主力就可以。
作为“枪头”,张辽无疑很好的完成了任务,因为最快速度的杀到了南皮城下。
哪怕军城城墙格外的厚重,而且周围还有卫城、城墙也是鳞次栉比,十分复杂且有抵御能力、利于守军发挥的结构,火炮也一时推不上去……
不过张辽的一波速攻,的确打得南皮阵脚大乱!
并且这时吕布的主力,已经开始压上,稳稳的开始占据阵地、步步为营。
镇守在南皮城中的,也是魏国的良将——李典。
在没有白兔效应的历史上,张辽镇守合肥时的副手之一。
李典的风格与张辽却截然不同,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在用兵布阵上,都十分保守且内敛。
至于历史上逍遥津的那次……
终究是张辽才为主帅,李典只被调动起来。
而如今在南皮,李典自己为将时,更多表现的就是其“儒雅随和”的风格,虽然四平八稳,但显得很被动。
不过的确从能力上来说,李典比之魏国的一线将领,要弱上一些,此时坐镇南皮这至关重要的位置,却并不是渤海郡防务的主帅。
很快渤海郡的主帅于禁,在得知消息之后,显得更加果断,不仅积极来援,并且做出了“阻吕困张”的大战略!
重新组织防务,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