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 > 穿越小说 > 回到大明当崇祯 > 第一九四章 朕意已决
    “扩大海贸?”

    满朝文武听到这个议题,下意识就想要站出来反对,可一想起李道政和叩阙百官的下场,刚想迈开的脚步又缩了回去。

    而且仔细想想,崇祯要扩大海贸这件事,其实跟朝臣们并无多大利益关系,真正利益攸关的朝臣,都已经被崇祯剥去朝服逐出朝堂了,为了东林党人的利益,自己是反的哪门子对呀!

    说来倒也怪不得朝臣们反应迟钝,他们说到底也是士绅阶层的一员,在朝廷利益和士绅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天然是站在士绅阶层一边的。

    开海与否对于和朝廷和士绅阶层来说,无疑是不可调和的一大矛盾,虽然出身北方、西北、西南的官员们在海贸这一块并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但作为士绅阶级的一员,自然要共同进退,力撑东南士绅集团。

    况且东南士商集团为了阻止朝廷开海,少不得也要拿出一部分利益,来收买朝堂上的衮衮诸公。

    所以在皇帝和东南士绅集团有关开海问题上的反复斗争中,满朝文武从来都站在东南士绅集团一边也就不难理解了。

    可今天摄于崇祯威严格外隆重,朝堂上安静的落针可闻。

    朱由检居高临下,环视朝臣,堂下朝臣大多下意识地避过朱由检的目光,不敢与之对视。

    朱由检也不在意,淡淡的道“朕虽然从未出过京城,也从未见过大海,但海上利益到底有多大,朕是心知肚明的,尔等也不要妄想拿出‘与民争利’的借口来驳斥朕,这没有意义。

    至于有违祖制的借口更是提都不要提,众所周知,大明开国初期,外有倭寇横行劫掠沿海,内有张士诚余孽流窜沿海近岛,与倭寇互相勾结,威胁大明海防安。

    当时大明水师力量太过薄弱,难以防御大明漫长的海岸线,太祖爷有鉴于此,为了保护沿海地区百姓的安,这才果断实施海禁之策,有力地保卫了大明沿海百姓。

    然则时移世易,天下岂有万世不易之法?

    随着大明人口的不断暴涨,中土之地越来越难以养活大明百姓,向海外开拓已经成为大明的当务之急。

    万幸,隆庆爷有先见之明,于隆庆元年便果断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

    从此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我大明在此时期也迎来了隆万之治,国势达到历朝历代前所未有的巅峰。

    事实证明,隆庆爷的开海政策是具有远见卓识的善政,无论于国于民,皆大有裨益。

    但这,还远远不够!

    诚然,海上充满了危机,不单单是要小心海盗,还要小心海洋的自然灾害,如果一个运气不好,骤然遇到台风,一整支船队沉没,所有船员部遇难也是有可能的。

    可就算如此,大明的海贸走私仍然无比猖獗,大海商们仍然对海贸投以巨大的热情,原因何在?

    究根结底,刨除各种成本和意外损失,海商们仍然能够有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利益可图。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只要有利可图,任何人的胆子都会大起来,更何况是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利益。

    朝廷以往实行海禁,直接导致大明与海外贸易断绝开来,但海外贸易到底有多大的利益?只要想想那远比中土庞大的疆域就能轻易得出结论。

    朕倒要问大家一句,以往大家口口声声说朝廷开海是与民争利,可这个“民”当真是民么?”

    大臣们听到崇祯这个问题,无不尴尬以极,纷纷逃避这个问题。

    自古以来,读书人口中的“民”,从来都不是后世以为的平民百姓,而是相对皇家而言的贵族勋戚、士绅阶层。

    唯有贵族勋戚、士绅阶层,才能代表“民”,大臣们口中的“天子与民争利”,并非是天子和老百姓争利,而是天子与勋戚贵族、士绅阶层争利。

    至于平民百姓,在他们眼中,和牲口并无多大区别,哪里有资格称之为“民”?

    大臣们不答,朱由检便自问自答道“尔等不答,朕也明白,这个“民”从来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平民百姓,而是庞大的贵族、士绅集团,尤其是控制了大明海贸走私的东南士绅集团。

    因为朝廷实施禁海,所以反倒是提高了海贸走私门槛,平民百姓便直接被朝廷给剔除了出去,无法参与海贸走私。

    如此一来,但凡能够出海进行海贸走私的人,唯有那些拥有庞大资本和土地的东南士绅集团。

    靠着朝廷禁海的政策,东南士绅集团进行海上走私贸易一个个赚的盆满钵满,富可敌国。

    所以,历来最为反对朝廷开海政策的人,从来都不是大家口中的生民百姓,而是垄断了海贸之利的东南士绅集团。

    一旦朝廷开海扩大海贸,必然会有大量的中小商人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