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宽也不在意,当着牛进达等人的面便再次和王翼等人商议起了关于出征的事宜,等到李宽和王翼等人都将出征的事宜快商议结束了,牛进达才回过神来,问道:“陛下,我等今生留在华国一事,可否容末将一些时间,与众位兄弟商议一番?”
李宽点点头,笑道:“其实这次出征算不得大战,朕亦未曾打算带多少人马出征,自然也未想过动用军校学员,不过你们之中若是有人愿意留在华国,自然得要有一个身份,所以朕的打算,你们之中同意留在华国的人,可随军出征,不打算留在华国的人便留在台北军校教导学员。”
军校的事情不能放下,以李宽的估计,牛进达这些人之中,或许有人喜欢上了台北,愿意留在华国,但还是有不少人不愿意留在华国的。
故土难离这个情结谁都有,就是李宽自己在夜深人静之时,也曾想过是否将来回到桃源村,更别说只来台北一年多的牛进达等人了。
而事实亦不出李宽所料,在两日后,李宽和刘仁轨等人商议国事和大军粮草之时,怀恩便带着牛进达等人来了。
看了眼牛进达身后的五人,李宽微微有些失望,而更让他感到失望的是,牛进达也并未有留在华国的打算,只是请求李宽带着他出征罢了。
好说歹说,李宽还是同意了牛进达一同出征的请求,并且让牛进达等人加入到了商议之中。
刚坐下,牛进达便问道:“陛下,此次出征到底是打算征伐何地?”
只听说了李宽打算御驾亲征,知道是一次不小的战役,却从未听任何人提起过李宽打算出征哪里,之前不好意思问,现在的时机很不错。
“朕打算出征倭国。”李宽不在意道。
这句话却让牛进达惊讶的合不拢嘴,倭国他知道,再加上以他在台北了解到的华国大军的情况,随军出征倭国那就是白捡功劳。
可其中却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倭国与大唐是邦交,年年上贡。
作为华国的帝王,李宽出征倭国不存在任何问题,毕竟这天下就是一个征伐的天下,可是李宽作为大唐的楚王,出征倭国却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大唐从来就不打邦交之国。
“陛下,您是否再考虑考虑?”牛进达劝谏道。
“不用考虑了,此事朕已经考虑许久了。”李宽不在意的摆了摆手,看着马周吩咐道:“此行出征,朕与王将军商议过了,可以抽出三万士卒,所以马周你要在最近十日之内,筹集三万余人的粮草。”
三万余人的粮草,对于华国如今来说算不得什么,更何况之前马周等人就有所准备,十日的时间完充足。
马周点头,问道:“陛下,三万人的粮草倒是不存在问题,就是不知要筹备多少的时间的粮草?”
寻常人或许还有些疑惑,但与马周等人商议过的李宽却很清楚,笑道:“此前陈将军已派人打探清楚了航路,此行去倭国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筹备大军所用三个月左右的粮草足以。”
“陛下,三个月的粮草是否有些不足?”牛进达担忧道。
既然李宽已经下定了决心,对于华国出征倭国之事,牛进达也不过多担忧了,心意参与到了商议之中。
按照大唐开战的规矩,若是路途上就需要耗费一个半月,那至少也得准备半年粮草才行,毕竟大军押送粮草是需要时间的,而且打战亦非轻而易举就可以结束的。
“这点牛校长大可放心,当年我随陛下出征之时,华国尚未有如今的繁华,那是准备的粮草只够路途之用,陛下依旧大胜而归,关于粮草的问题,咱们华国大军都有经验了。”刘仁轨不在意的笑道。
未准备充足的粮草,却能支撑大军继续战斗下去,作为将军的牛进达不用想也知道其中的原因,所以他不由得疑惑了。
好歹也在台北待了一年多,见过不少华国从其他地方俘虏来的百姓,不是都说楚王军是一支仁义之师吗,可是纵兵抢粮的事,是仁义之师能干出来的事?
纵兵抢粮确实不是仁义之师干出来的事,但牛进达忘了最为关键的一点,每个人对仁义的定义是不同的。
对于像牛进达这种不愁吃喝的人来说,纵兵抢粮算不得仁义之举,可对于被俘获到华国的百姓来说,当年楚王军强抢粮食就是仁义。
毕竟当年的楚王军虽说强抢了粮食,但也没少他们一口吃的,让他们有命活到现在,在这个安稳的环境下活下去,现如今的生活比起当年那种犹如野人的生活不知好了多少。
李宽也不管牛进达为何露出疑惑之色,依旧自顾自的吩咐着关于国事和出征上的事宜。
不得不说,三权分立和军政分离确实有不少的好处,哪怕他这个皇帝外出征战,不知何时才能回归,他亦不必担忧国内出现内乱,仅仅只需要将自己的安排吩咐下,自有其他部门进行监督。
李宽将华国的国事基本安排妥